印度有座“寡妇城” 丧偶妇女的收容地
[ 2007-08-10 16:40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8月9日报道,贫穷而非精神信仰令许多印度妇女沦为弃民。

舒里纳·德维今年70岁,她说,自己原来住在比哈尔邦巴特那附近的一个村庄,生活本来还可以,但4年前身为一家商店老板的丈夫过世后,一切就不同了:她变得一无所有。

于是,德维遵循数百年来贫穷印度寡妇一贯的习俗:打点行装,来到沃林达文。这是印度北部的一座圣城,也被称为“寡妇城”。她在一个拥挤的寡妇静修所找到了一张床位,并说自己今后的生活都会在这里度过。

但是,在这里谈不上什么生活。而且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称,这座已经居住了1.6万名妇女的城市仍在不断扩大。

这份报告是由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和德里的服务协会(一个印度寡妇慈善机构)联合发表的。

报告揭示了一些关于沃林达文城寡妇的严酷现实。报告称,这里40%的寡妇是在12岁之前结婚的,1/3的寡妇一贫如洗,甚至买不起来沃林达文的火车票。

也许最让人吃惊的是,报告称,尽管印度的经济蓬勃发展,逃到这里的寡妇正在增加。

按照印度教的经典,寡妇“比任何不祥之物都更加不祥”,如今,很多丧偶的印度妇女仍然过着贫困贱民的生活。丈夫一死,她们就会被家人和社会唾弃。

报告称,促使寡妇城日益扩大的原因,不是这些寡妇的精神信仰,而是她们的贫穷和无法自立。

米塔尔·帕特尔是沃林达文一个受政府资助的寡妇静修所的主管。他说,现代化生活的压力令传统习俗的残酷性变本加厉,越来越多的印度孩子拒绝奉养双亲。

但即使这是实情,生活在沃林达文的母亲也很少有人承认。

瘦小的查维·达斯老奶奶说:“就在昨天,我儿子还给我打电话来着,说他就来接我回去。”说这话时,她正跟另外十几名老年妇女蹲在阿米尔·巴里静修所的院子里。

同在这个静修所的鲁克马尼,很肯定地摇头说自己没有子女。但过了一会儿她又悲伤地念叨说,是她性子太急才跟女婿闹僵的,都是自己的错。

阿米尔·巴里是沃林达文惟一的每日免费提供三餐的静修所。在其它静修所,寡妇必须靠在寺庙里唱歌来挣口粮。

(来源:新华网 编辑:夏亚)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