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家搬迁是水上生活的重要部分。长期住在湖中的人家,以船屋的形式慢慢向湖边靠拢,选定了空地,还可能需要青壮年先斩除茂密的杂草;住在小小的高脚屋的,把固定的装置一拆,只要4个人抬着房子的4个脚就可以走了。高脚屋的形式,一来为了搬迁方便,一来也是为了防范各种蛇类的侵扰。
就这样,柬埔寨人以最顺应自然的方式,靠水吃水,人与自然共存。从一千年前辉煌的吴哥王朝,走到结束30年内战,政局刚刚稳定的今天,最朴素的柬埔寨人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生存的方式。距离洞里萨湖水上人家20公里,就是世界著名神迹吴哥窟。历史的遗迹让今天的人们去吴哥皇宫的石刻上揣摩一千年前的柬埔寨人的生活,或者感叹一个王朝的神秘兴衰,或者朝圣不朽的千年信仰……却很容易忽略,一千年前的原生态,今天仍然活生生地,跟着洞里萨湖的呼吸而起落不息。
一个准备用于建码头的土堆上,一群自由玩耍的小孩子。
当然,也有这样的历史供人缅怀。1296年,元朝的使节周达官所写的《真腊风物志》,记载有“树上捕鱼,水中捉象”的生活场景。树上捕鱼,当旱季来临,湖水渐退时,鱼常被卡在树丛枝桠间留下来;水中捉象,则利用湖水暴涨时,原本在林间活动的象群走避不及,无暇顾及小象,而将落单的小象捉住。这种场景今天当然不复存在。
洞里萨湖边,两个青壮年正在斩除湖边的水生植物。
对于群居的水上人家们,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课题,不是他们所要思虑的。因为吴哥窟,洞里萨湖旅游业也得以迅速发展,以前用来捕鱼,用来代步的交通工具——船,现在实现了功能性的转变。雨季的时候,穿梭于洞里萨湖的小船都被安上发动机,像急于觅食的鱼群,围绕在游船的周围,卖些零食饮料。现代教育也慢慢地开展起来,柬埔寨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发达国家,像日本资助建立的学校,同样漂浮在水上,随时满足迁移的需要。孩子们上学放学,当然也是必须依赖船作为交通工具。
日资赞助的学校和刚刚放学的柬埔寨学生。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