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览> 推荐首页要闻> 正文
40%物种面临灭绝危机 珊瑚虫首次登陆“红名单”
[ 2007-09-14 09:27 ]

珊瑚虫首次登陆“红名单”

在所有被评估的物种中,有13种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化而保护级别提高,比如西非大猩猩、亚洲鳄鱼和一种响尾蛇从去年的“濒危”升级到了“极危”,生活在东北非洲的斯氏瞪羚、来自北极冻原带的红胸黑雁、埃及白兀鹫等则从“易危”升级到“濒危”。名录中唯一一个降级的是毛里求斯的回声鹦鹉,在保育人员的努力之下,这种极其稀有的鹦鹉近年的数量出现了回升,保护级别从“极危”降至了“濒危”。

珊瑚虫今年是第一次出现在“红名单”上,其中在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的两种珊瑚虫被列入“极危”类。海洋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海洋温度升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是它们面临的主要威胁。水温升高同样给海藻带来了厄运,10种海藻被认为处于“极危”状态,其中6种可能已经灭绝,当然它们的锐减也与人类过度捕捞造成的食物链失衡有密切关系。

人类生存离不开生物多样性

《红色名录》报告指出,物种的加速消失对人类生活有直接的影响。比如说,淡水鱼的锐减就令生活在乡村贫困地区的人民失去了食物来源和赖以维生的手段。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项目负责人简?斯马特表示:“我们的生活与生物多样性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保护物种终究是人类的生存所必需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繁衍委员会主席霍莉?达布林女士认为,要挽救濒危动植物,仅靠环境保护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公众、企业、政府和决策者共同关注和行动,以保证生物多样性在未来仍能保持完整”。

相关链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或称“IUCN红色名录”)于1963年开始编制,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也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

物种保护级别被分为9类,根据数目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分类,9类当中“极危”(CR)、“濒危”(EN)和“易危”(VU)3个级别统称“受威胁”("threatened")。

附:9类保护级别名称:

绝灭(EX)

野外绝灭(EW)

极危(CR)

濒危(EN)

易危(VU)

近危(NT)

无危(LC)

数据缺乏(DD)

未评估(NE)

(康娟 编辑:肖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