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人兽胚胎培育开绿灯 科学与伦理N次碰撞
[ 2007-09-14 09:35 ]

个人DNA图谱问世

伦理挑战:基因会成为另一张歧视标签吗?

今年5月,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成为世界第一份完全破译的“个人版”基因组图谱的拥有者。作为当年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的两位发现者之一,沃森在54年后成为自己研究的受益者。与花费10年时间才绘制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草图相比,这份“个人版”DNA图谱的耗时和成本都大幅缩减,意味着未来人手一份“生命天书”将很快成为现实,它将帮助发现我们与基因有关的疾病、智力、冒险精神、信仰、性格等问题的密码。

但令人困扰的是,当人们意识到基因不仅决定了自己的健康,还影响着天分、性格和甚至人品,“基因命运论”是否会大行其道?基因隐私一旦泄露,是否会到导致一种新的“基因歧视”的诞生?人们对待那些DNA存在异常的人群时能否不戴有色眼镜?同性恋已经被证明与基因有关,但对同性恋者的排斥仍普遍存在。保险公司也可能会因为某人携带致病基因或缺陷基因而拒绝其投保。美国人类基因研究所的奥斯特兰德博士表达了他的担忧:“我们的基因图谱会不会让我们作茧自缚?我们就任其发生吗?”

从试管婴儿到“定做”婴儿

伦理挑战: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自己了?

1978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的诞生为所有患有的不孕症的父母带来了巨大的福音,医生利用夫妇一方的精子或卵子与其他人捐赠的卵子或精子结合,然后再把胚胎植入妻子的子宫使其受孕。然而在2006年7日,当全球第一家提供成熟婴儿胚胎细胞的“晶胚银行”——“亚伯拉罕生命中心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城里,试管婴儿技术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异”,因为这家人体胚胎库是根据不孕症夫妇的“订单”,完全利用互不相识的男女捐献的精子和卵子“定做”胚胎。

目前,已有5000对不育夫妇提交了订单。他们可以选择婴儿的性别,甚至要求头发和眼睛颜色。比如可以要一个“蓝眼睛”的女婴细胞,或“褐色头发”的男婴细胞。每对夫妇需支付1.8万美元,届时他们会得到两个胚胎,其中一个作为备用。据称,银行储备的精子全都来自拥有博士学位的男性,而卵子捐赠者大都是年龄在25岁以下,健康且具有学士学位的女性。

虽然这一切听上去挺美,但是将人类繁衍彻底商业化的行为无疑会令极大的刺痛人们的伦理神经。当本该是人类爱情结晶的婴儿,变成了类似于超市中的商品——经人设计,投入生产,再送货到家——人类生命尊严还剩多少呢?

即便不是商业化的运作,“定制婴儿”就可以顺利开展了吗?对人工授精的胚胎进行基因检查和筛选的“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PGD)技术早在1989年就在英国研制成功,但经历了十几年漫长的反复争论才在英国本土最终得到实际应用,不过筛选范围仅限于可能导致囊性纤维变性、大肠息肉症、视网膜癌、乳腺癌和肠癌等高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即便如此,伦理学上担忧仍然存在——剔除“不合格”的胚胎是否会滑向优秀人种发展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