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文
日女厨师:土鸡“变出”北京烤鸭 把酱汤送上太空
[ 2007-11-14 08:34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星泽幸子很注重仪表。与《世界新闻报》记者见面时,她身着粉色的开襟上衣,黑色长裙,脸上化着淡妆。很难相信,她今年已经56岁了。采访前一日,作为日本札幌在中国推介旅游产品的形象代表之一,星泽女士为来自中国商务部、北京市政府等机构和企业的相关人士展示了北海道料理的制作过程。

土鸡变出北京烤鸭

星泽有3个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她说她可以保证一年中家人能吃到不重样的菜肴。也许是厨艺太好的缘故,几个孩子从不挑食。但有意思的是,她的孩子特别喜欢吃北京烤鸭,小时候没少为此哭闹。

在北海道,鸭子并不容易买到,星泽为此还苦恼了一阵。有一天,她在市场上看到土鸡,便计上心来,买回家试着烤制,拿给孩子说是“北京烤鸭”,由于色香味都惟妙惟肖,结果还真解了孩子们的馋。

这个秘密直到孩子们长大后才渐渐知晓,但童年中在家吃“北京烤鸭”的记忆,却仍旧甜美如初。如今,星泽偶尔还会故技重演,打电话叫孩子们回家吃“北京烤鸭”。

星泽童年时赶上日本二战投降后的经济萧条,但由于父母的关爱,以及北海道相对充裕的食品供应,星泽并没有关于饥饿的记忆,“只是小时候没什么零食吃”。5岁时,还不及锅台高的星泽有了第一次下厨掌勺的经历。

那时,父母农忙,作为家中的长女,理当承担起照顾3个弟妹的重任。饭点已过,父母迟迟不归,她环顾厨房,只剩下一个南瓜。清洗、切块、烧水,一番忙乱下来,居然也做出了一道“水煮南瓜”,堵住了婴儿弟妹们哭闹的小嘴。

不过,这次成功的“厨艺处女秀”还不足以决定星泽的未来之路。上小学时,她的梦想仍旧是长大后当宇航员。中学二年级,在一次家政课上,老师教大家搅拌鸡蛋的技巧。平时常在家帮厨的她,用娴熟的技巧把鸡蛋打出了许多气泡,老师当时就对她赞不绝口,“狠狠地”表扬了她一番。从此,星泽发现了自己在制作美食上的天赋,并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和学习。

“酱汤上太空第一人”

虽然没有当成宇航员,但星泽最终通过在厨艺上的成就,把自己与国际空间站联系了起来。从2000年起,她配制的酱汤成为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的特供太空食品,并随后跟若田进入国际空间站。

不过,由于宇航员食品必须得到美国航空航天局等机构的认证,若田带去的酱汤还没有机会与其他宇航员分享。尽管如此,日本人还是给予星泽以“酱汤上太空第一人”的荣誉。日本太空机构还专门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

在大学里,星泽学习营养学。营养学是科学,而制作美食更接近于艺术。前者是完全理性、可以精确描述的,而后者则是色香味的混合感性认识,难以形容。但在星泽的眼里,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我始终这么和人说:如果你闻着某种食物很香,吃到嘴里是美味的,那它对你的健康一定是有好处的,或者说,它一定富于你身体需要的营养。”

做菜要理解 “食物的心情”

20岁学习生活结束,星泽跑到札幌一家料理学校工作,给大厨教员打下手,开始了类似于学徒的生活。她认为,学徒是最重要的职业阶段。很多工作看似枯燥,没有技术含量,但其实恰是一种观察能力的训练。

“如今的食品工业太发达了,餐馆在购买食品原料时,往往选择半成品,萝卜削皮不带泥,鱼都剖成块。但是,这反而对学习烹饪的年轻人很不利。他们很少对食材进行清洗和初步处理,而这些过程,其实正是逐步了解熟悉各种食材的‘性格’的机会。”

在与记者交谈中,星泽经常拟人化地讲述食品。她说,要想做出一道美食,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食物原料的“心情”。“比如一条鱼,我必须知道它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它是否已经准备好发出应有的气味,它是否能够绽放出应有的颜色。”也正因这种“第六感”,她在农贸市场转悠的时候,总是能先人一步,找到极品货色。

星泽说:“祖先已经传授给我们非常丰富的关于食品的经验,有些知识就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也许在烹调时,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台运算速度很快的计算机,可以处理非常复杂的关于食品的信息。你可以说这是一种科学。不过,我更愿意把它归功于感性的心。”

光顾讲笑话把菜烧糊

1976年,星泽受札幌一家电视台的邀请,在节目中为观众传授制作美食的各种技巧。在这个名为《太太每天教你一道菜》的节目中,星泽要在5分钟的现场直播中,将一道菜从原料处理到最后出锅完全展示出来。电视节目需要娱乐性,星泽一边做菜,还要一边尽可能地说些闲话,比如“这道菜以前我奶奶给我做过”。更多时候,她要提前准备些笑话,以填补诸如焖制的闲空。

有一次,在制作铁板烧章鱼丸的时候,她讲笑话过于投入,居然忘了放主料进去。几分钟后,铁板冒出怪异的烟,打开一看,只有烧糊的青菜。由于节目是直播,星泽只能向观众道歉,但那期节目反响却出人意料的好,因为大家看到她也会忙中出错,更觉得亲切真实。

20多年来,星泽的节目从未中断,她也以此保持着一项“电视直播秀”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每天傍晚,北海道那些不知道晚上该吃什么的电视观众,都会准点打开电视,看星泽又有什么新花样供他们选择。看完电视,很多人便会提着菜篮子出去购买原料,回家“依样画葫芦”。节目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有时她在节目中用什么原料,菜市场上的这种原料就会紧缺。

在服务大家的同时,星泽通过节目也实现了很多个人愿望,比如,她可以邀请一些喜欢的明星参加节目。一些其他电视台也会邀请她做节目,比如在亚洲多国落地的亚洲美食频道,她也借机到很多国家旅游。

链链:出了十几本菜谱

星泽的事业远不止电视台这摊儿。她说,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做饭,因此她委托一些工厂,将她亲自选购的食材,进行加工或半加工。与快速食品不同,这些产品不含人工添加剂。“有了这些产品,年轻人可以很快吃到自己的饭菜。更重要的是,这可以使他们对下厨产生兴趣。”

这些以她的名字命名、配有她卡通形象的产品,在她的个人网站上也有出售。此外,她还开了一个料理班,按季招生。有时,她又以料理研究家的身份,在一些活动上发表演讲。如今,她已经周游了欧美十几个国家。

对于星泽来说,烹饪是一件永不会厌烦的事情。不管走到哪里,她都会尽可能地品尝美味,研究它们的制作方法,回去后用北海道的原料进行模仿。也正因为如此,她的菜谱永不枯竭。迄今为止,她已经出版了十几本菜谱书籍。

交谈中,星泽拿出一本《星泽幸子的大地》的菜谱。记者问她为何如此命名,她不好意思地笑答:“以前没有来过中国,觉得北海道很大,就用了‘大地’这两个字。不过,北海道虽小,却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方。”

交谈中,星泽每提及故土北海道,都表现出极大的喜悦和自豪,不惜连用“最如何如何”来形容。在谈到北海道大米时,她说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大米”,并强调“我只吃北海道大米”。问她何以作出如此判断,她便拿出纸笔,写下“身土不二”几个字。

在星泽的表述里,“身土不二”的意思,非常接近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完这番话,她转头扎进北海道食品在中国的一个推介会,认真考察起中国这个巨大而诱人的市场。(来源:世界新闻报)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