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是东方古国印度的诗人,却早已获得欧美的承认和尊崇,1913年他的诗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对这样一位有东方的灵魂,又能够从容进出西方文明的印度诗人,中国学界充满了期待、艳羡和好奇。
原本在1923年10月就传言泰戈尔要来中国,可惜他和儿子得了骨痛热病,没能成行。此次泰戈尔一行的到来,最喜出望外的是徐志摩。讲学社请他做印度诗人的翻译,并照料这位六旬老人。不过,徐志摩不会说梵文,泰戈尔也不会说汉语,他们之间只能用英语作交流。这让泰戈尔遗憾又无奈,他一直认为诗一旦翻译成另外一国的语言,就失去了它特有的魅力。
泰戈尔的中国行计划6个星期,其中最主要的逗留地点是北京,上海是他到达和离开都必须经过的城市,南京则成为他从上海启程北上的第一站。
南京起初只是泰戈尔准备路过的城市,但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不想放弃这难得的机会。南高师是现在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前身,在当时则是南方唯一一所可以与北方的北京大学比肩的国立大学,校长郭秉文办学颇为重视各种思想的交融,常邀请国内外名家到大学里演讲。比如,梁启超就来过3次,胡适也来过,至于来华的知名外国学者,他当然更不肯放过——美国教育家杜威、孟禄和德国哲学家杜里舒等,都被邀请来给学生们高谈阔论过。
泰戈尔一直以行期匆迫为由婉谢,但最终却不过南京东道主的盛情,答应在东大的礼堂作一次公开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