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战炮火摧毁的阿尔贝市教堂。
用天津捐款修建的阿尔贝市妇产医院至今仍在使用。
岁月可以磨蚀无数的前尘往事,可是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人们仍会长久记忆。在法国城市阿尔贝和中国的天津之间,就有这样一段历经百年但人们仍然难以忘怀的故事。
域外来信唤醒尘封记忆
1994年12月,天津市长收到一封来自法国阿尔贝市市长德米力的感谢信。他用法英两种文字书写的信中写道:
天津市市长阁下:
请查收随信附上的两份有关贵市在1920年间慷慨善举的文件。那时正值一战结束不久,我们城市的大部分被战火吞没。天津和其他三个城市一起为我市的重建提供了帮助,并因此获得了“我们的善父”荣誉。我们想了解贵市是否保存有75年前人们行此善举留下的记录。阿尔贝是法国唯一有天津街的城市,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重新联结双方的友好。
请尽快与我们联系。
您忠实的德米力
接到来信后,天津市长迅即给德米力回信,表达继续发展两市友好关系的愿望。同时,来信被转给天津市史志办公室,以查找当年天津援助阿尔贝的史料。史志办在天津图书馆找到一套较为完整的天津早期报纸——《益世报》,从1918年11月初到1919年1月间,该报有许多有关此事的报道,一段中法友好的故事从发黄的纸页中再现。
阿尔贝苦难令天津同情
阿尔贝在法国北部的索姆省内,距巴黎150公里,靠近比利时边界,建城于罗马统治时代,1178年正式宣布为市,162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他的宠臣、这座城市的新领主查尔斯·德·阿尔贝的名字为这座城市命名。它是法国北部机械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一战前生产自行车、电梯和缝纫机。小城恬静美丽,在一战前的和平年代里,城市里遍布美得让人心醉的楼宇,在城外田野明媚的阳光下,虞美人和矢车菊在草丛和荆棘旁自由地开放。一战的炮火摧毁了一切。由于城市坐落在德军入侵的必经之路上,1914年9月,阿尔贝战役爆发,阻止了德国征服法国沿海地区的计划。1914年11月起,阿尔贝不断遭到德军从周围高地的炮击,最终被德军占领。阿尔贝大教堂的底座被炸碎,金色圣母雕像破损倾斜,市中心、工厂、车站也都被炸毁。到1918年8月23日被英军解放时,阿尔贝已成为废墟,老城片瓦不留,昔日繁荣的小城只剩寥寥数个藏身地窖的居民幸免于难。
1918年11月,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然而,战后欧洲战场上像阿尔贝这样沦为废墟城市的重建,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远隔万里的天津,尽管一年前刚遭遇开埠以来最大洪灾,当时水陆交通全部中断,赈济难民重建家园需要大量资金,但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天津市民,仍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活动,为欧洲的被毁城市募捐。
天津市民募捐扶危济难
1918年11月5日,天津各界代表和各国驻津领事商定在津成立欧战协济会,对协约国募捐筹款,救助被炮火摧毁的欧洲城市。6日,欧战协济总会中国直隶筹款部成立,公推督军曹锟为会长,直隶省长曹锐、省议长边守靖为副会长,办公处设在基督教青年会。9日晚,来自天津50所学校的校长商议确定13日举行劝捐大游行。随后几天,各协约国国旗3.1万面被赶制出来,其中2.6万面被分给队员,其余5000面悬挂于天津主干道两旁。
13日下午2时,两万多人在东马路天津基督教青年会门口集合,形成11个方队,分别代表11个协约国,在津各国团体还组织了9辆花车跟在队伍后面。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挤满了围观的市民,劝捐游行历经一个多小时。
为市民捐款热情所感动,天津各大报馆在刊登有关捐款信息时不收取任何费用,电报局拍发有关捐款的电报也分文不取,所有捐赠款项分期送交驻津欧战协济总会,由总会安排捐助有关国家和城市。通过印发手册、刊发声明、南开学校的学生演剧等多种劝捐形式,短短两个半月内,共91993人捐款212131银元。捐款最多者为曹锟,5000银元,捐款最少者为6厘。无论多少,都代表了天津人为重建战后欧洲付出的一片真心。
生于阿尔贝、在津工作的欧洲植物保护研究联合会工程师菲利克斯·佩尔诺,为此倡议和奔走,阿尔贝得到来自天津的大部分捐款共227507法郎。阿尔贝市用这些捐款修建了一所妇产医院和一个儿童食堂。1920年,医院和儿童食堂中间的街道被命名为天津街,并在此竖起了天津街纪念碑。此后,阿尔贝市政府的一间办公室被命名为“天津办公室”,艺术家们绘制了表现天津风情的画作悬挂于市长办公室。
中法百年友谊感动世人
事实上,阿尔贝与天津两市之间的友谊可以追溯到1911年。现仍担任阿尔贝市长的德米力告诉我们,当时阿尔贝所属的索姆省一位中尉战机飞行员,成为中国航空管理局的技术顾问。在他的帮助下,北京南苑建起了机场,还成立了一个能招收80名学生的飞行学院。之后,中国在索姆省的柯德龙飞机制造厂订购了12架双翼飞机。订单规定这些飞机须飞往南苑机场交付验收,柯德龙飞机制造厂创始人勒内·柯德龙于1913年6月23日在北京验收了第一架飞机;7月3日,他亲自驾机从北京飞往天津。这也是第一次有飞机在京津两市间飞行。
德米力动情地说,阿尔贝是一座深深了解“支援”一词的城市。一战后天津市民对阿尔贝重建给予了巨大的经济援助。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他再次向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人民表达谢意。
2013年12月,在一战爆发百年和中法建交50周年前夕,天津和阿尔贝共同在巴黎举办“法国与天津”图片展,讲述两个城市间的故事。图片展诠释了天津国际主义的城市精神、宽厚包容的城市文化,给法国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阿尔贝“天津街”的故事最让法国人动情。前来参观的法国市民纷纷留言道:“展览让我们重拾旧时回忆,同时也让我们展望共同的未来。” “感谢这么精彩的展览,让我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法国国民议会前议长阿夸耶则称,中法之间曾经和正在发生的感人故事,激发了法国民众了解天津、关注天津的兴趣和热情,将为法中交流写下新的篇章。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我们访问阿尔贝。如今小城又恢复了一战前的美丽。阿尔贝大教堂高耸云天,街道两旁古风犹存的房屋多为红砖砌筑,丝毫看不出重建的痕迹。在天津街上偶遇居住于此的居民,当获悉我们来自天津,他们热情地用中文“你好”向我们问好。我们还参观了用天津捐款建成的妇产医院和儿童食堂。每年大约有300多名婴儿在这所妇产医院诞生。
我想,天津的捐款用在了最恰当的地方。战争带给阿尔贝的是毁灭,天津援助带给阿尔贝的是新生。近百年来,阿尔贝几代人从这里来到人世间,成为建设阿尔贝的新生力量。
阿尔贝之行,的确会让我们永远铭记,铭记这座重生的美丽小城,铭记持续百年的中法人民的友谊!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林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