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5岁女首富和碧桂园的发家史
[ 2007-04-23 16:14 ]
扩张

1998年,中国取消福利分房,其后几年,中央和各地陆续发文叫停“集资建房”。单位自建房的取消,使得房地产开发的空间变大,土地购买的秩序趋于自由合理。

次年,已经初具规模的碧桂园低调进入广州,“用生产商品的方式来盖房子”。第二年春节,广州碧桂园开盘,以每平方米3000多元的均价推出自带花园的洋房,这个价格甚至比同一地段的毛坯房还便宜。超低价格使其创造了70栋楼两个多月销售一空的奇迹。

2001年,碧桂园凤凰城项目公开销售。杨国强继续打着“价廉物美”的大旗,以“50万元就可以住别墅”的口号大卖别墅。尽管楼盘当时离广州市区有近1个小时车程,但开盘当日,众多客户趋之若鹜,曾有一分钟销售一套别墅、一天之内创造了销售额7.5亿元的销售神话,至今这一纪录仍无开发商可以打破。对此,业内形容为“像卖白菜一样卖房子”。

土地价格低,这是碧桂园集团引以为傲的竞争优势。在碧桂园集团上市的招股书中,他们着重强调了这一点:“我们是中国拥有最庞大和低成本土地储备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此等储备为我们未来的增长和盈利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土地之外,碧桂园还在多方面进行了成本控制。在房地产开发的链条上,他们几乎扮演了自上而下的各个产业的所有角色。设计、建筑、装修,甚至曾经还有自己的沙场、自己的水泥厂,连砖头都是自己生产的。

上市

2005年,杨国强之女、当时年仅23岁、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市场及物流系的杨惠妍加入碧桂园,出任杨国强的私人助理。同年,杨国强将其持有的所有股权转给女儿。截至今年3月,杨惠妍已累计持有碧桂园集团70%的股权,为最大股东。

据碧桂园的公关发言人称,如今杨惠妍在集团中担任执行董事,主要负责集团的整体采购和企业资源管理。杨国强虽然把自己的股权转让给女儿,但他依然担任集团的主席并兼任执行董事,负责制定发展策略、投资计划,以及集团的整体项目计划。

2006年7月,碧桂园集团悄悄转变工商登记上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外资企业,这通常是内地民营企业赴香港上市前夕的习惯做法。选择上市,则意味着碧桂园集团从一家私人企业变成公众公司,其近乎封闭的股权结构将面临不少冲击。

财经专栏作家东方愚认为,行政力量是碧桂园上市不可轻视的一股推动力量。他同时认为,“碧桂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风光,缺钱少地问题早已开始暴露。”一个可资佐证的例子是,2002年5月,时任碧桂园凤凰城市场总监的龙尔纲在接受采访时曾有一句话:“多卖没多赚。”

一位碧桂园中层干部曾向媒体表示:“假如我们还固守原有发展模式,等到将来竞争格局大定,我们就难免被边缘化的命运,甚至最终被市场淘汰。”

而近年来,碧桂园集团采取了加速发展的战略,由“一年一个碧桂园”变成同时开发几个大型社区楼盘。不仅在珠三角二线城市如南海、肇庆、高明、江门、阳东等地及广州南沙开发区储备了不少土地,去年更相继启动占地2700亩的长沙项目和占地23万平方米的上海项目,据传今年北方重镇天津也将成为他们的新目标。

 123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