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客热”到底会晒干谁
[ 2007-05-15 11:06 ]

“晒客”热了,也是好事,多了一个公开交流的平台,多了一个打假揭黑的阵地,但“晒”过头了,被“晒干”的便不仅仅是私人丑闻、企业恶行以及社会颓像,被“晒黑”的也便不仅仅是晒黑者所晒的对象了。

——侯宁(社会学者)

“晒客”频出,“晒客”新闻不断,大有和“博客”一拼的态势。而“晒黑”,即曝光那些见不得人的丑事,更成了“晒客”们的至爱。本来嘛,世界之大,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转折之世,假恶贪腐者更屡见不鲜,所以“晒黑”的市场本便广大,更何况互联网革命正给这些愤愤不平者提供了“意见广场”呢。

因此,我的基本观点是,好事,只要不泛滥成了彻底的“痰盂”和泄私愤、报私仇的“黑窝点”。

事实上,互联网革命正以其“一网打尽”的全面技术优势改变着全球所有国家和民族的政治运作、军事方略、经济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模式,WEB2 的兴起是大势所趋,而“晒客”的出现也只是这一重大社会变迁的一小部分。

记得前几日,英国《经济学家》首席记者麦杰思就“中国股市热”问题采访我的时候曾提到一个问题,即中国股市目前的狂热气氛是否有被新兴的信息革命升温的成分?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在这个基于通信技术革命的信息时代,什么都会被这一前所未有的“信息通道”利用和放大,“晒客”们在股市论坛中“晒”新闻、“晒”股票、“晒”监管、“晒”庄家、“晒”黑嘴,都会激起不小的浪花,有人甚至去反复恶意“晒”“人民日报社论”,搞得人民日报社都一反常态地出来郑重辟谣,可见这“晒客”的影响之烈。

麦杰思显然对此有过观察,所以他后来在报道中写道:“本轮行情和上一次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广泛使用”,并列举了许多生动的个案,来说明如今网络炒股、办公室炒股甚至家庭主妇炒股的便捷。或许,在他看来,这正是本轮中国牛市之所以短期内变得如此“牛神附体”的一大“技术催化剂”。

然而,在我看来,问题还远远没那么简单。因为在技术革命改变中国股市面貌的同时,中国股市也在改变着技术,它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互动性、保密性、隐私性都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反过来也促进了网络技术层面研究的深入。对此,和“黑客”一样,“晒客”们无疑也是做了巨大贡献的。

更重要的是,这场双向互动的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和大众信息传播模式,并在更深广的层面上改变着国人的生活。“晒客”们所晒的各类“隐私”正是国人经济生活巨变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这一时代变迁的能量潮是惊人且难以预测的。上世纪90年代初,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曾在他的《21世纪中国人之我见》系列文中预言,“21世纪的中国人,其隐私意识将增强”,郑先生乐观地预言,届时“中国人将变得既尊重别人的隐私权,也懂得如何正确行使和保护自己的隐私权”。但我们看到,步入21世纪后的中国人恰恰掀起的是一场以暴露“隐私”为特征的“暴露风潮”,不仅木子美因大爆其性生活而名声大噪,饶颖因公开其与“赵老师”录音而备受关注,而且,狗仔队们刺探明星私生活的“新闻浪”也是高潮迭起。

其后,北大教授阿忆博士又利用博客曝光了自己的“微薄”收入,并引来孔庆东、赵宁宇等多名教授的附和,在网络社会掀起了一轮前所未有的关于“财富分配合理性”的争论,乃至到后来,深圳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华楠在一次座谈会上也被问及工资,且继续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热议。 在我看来,这两件事开始虽系个人“私事”,但其后的影响却高端且典型地诠释了“晒客”的崛起,人们终于明白,“晒客”真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登场了,有了名人和官员的参与,“晒客”便势必如雨后春笋。

显然,当时还处在互联网沙漠时代的郑教授没有预料到这“物极必反”的一幕,但“晒客”的兴起却从反面印证了他的预言,即越是“晒客”兴盛,则相关“隐私权”如何保护、怎样保护也便成了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

我以为,“晒客”晒“私”,只要自己愿意、不伤害别人且不违背法律,无人无法可以管;“晒客”晒“公”,只要不违背相关法律且自愿承担责任,也可以依法包容;而“晒客”晒“黑”,则需要慎重对待,因为这既涉及法律责任也涉及个人隐私、企业形象和社会和谐等问题,搞不好,便会沦为恶意打击报复、倾泻私愤私怨和扰乱社会秩序的恶行。

 就像我评价近期股市热一样,“晒客”热了,也是好事,多了一个公开交流的平台,多了一个打假揭黑的阵地,但“晒”过头了,被“晒干”的便不仅仅是私人丑闻、企业恶行以及社会颓像,被“晒黑”的也便不仅仅是晒黑者所晒的对象了。岂不闻,即便我们要大踏步“赶英超美”,也要防止步子迈太大了便难免破裆么?

(作者:侯宁 编辑:王晶 来源:广州日报)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