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文
股价一周内“打了八折多” 中石油套住千亿资金
[ 2007-11-12 10:51 ]

2007年11月5日,备受市场关注的亚洲最赚钱公司“中国石油”(证券代码601857)30亿A股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中新社发 井韦 摄

漫画:中石油登场 中新社发 唐志顺 摄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上市一周,从48.62元到38.18元,“套”在中国石油上的资金近千亿元,同期上证指数也跌去约8%,创下9年来最大周跌幅。

对于Z先生来说,一周前的一个决策,令他忽然从一位成功的证券投资者“跌”落至“被套”人士。而让他“吃套”的股票,正是被誉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的中国石油(601857.SH)。

从“神话”到“巨套”

事实上,有着同样郁闷的投资者不止Z先生一人。在上周的短短5个交易日,买入中国石油的普通投资者,如果不采取一些股市老手那样的“做差价”手法,几乎将陷入全线“被套”的困境。

数据显示,中国石油上市当天成交资金就近700亿元,由于次日该股低开后的全天交易行情都难以恢复上市首日的收盘价,因此,仅仅一天时间,“套”在中国石油上的资金就达到了700亿元之巨。而在整个上星期,中国石油总成交金额达近1034亿元。如果不计算上周五该股盘中见低点后回升的资金,“套”在中国石油上的资金将在980亿元左右。

千亿元级别的资金,在目前新基金暂停、老基金扩募受到限制的背景下,已属相当可观。如果以发行一只基金规模达百亿元计算,那么,中国石油所“套”的资金几乎可以与10只百亿元规模新基金的总量相当。

以每股16.7元价格发行的中国石油一登陆A股市场,就引起了万众瞩目。在开盘第一天,这只被无数A股IPO纪录“光环”笼罩着的中国石油,马上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追捧。由于此前中国神华(601088.SH)等一系列大盘“海归”股上市后被市场“热炒”,不少投资者认为,有着良好基本面的中国石油将继续演绎大盘新股的“神话”。

然而,普通投资者心目中的“神话”并没有再度上演。

中国石油在上市首日瞬间摸高最高价48.62元后的几个交易日中,股价几呈一路下行走势。那些在该股上市首日就大举杀入中国石油的普通投资者无奈地发现,手中多了一只“被套”品种。

上周五,中国石油收盘价为38.18元,较其上市最高价格已经“打了八折多”。

而正是在中国石油上市后,沪市大盘告别了盘旋已久的5800点一线,截至上周五收盘,已经到达5300点附近。而且,盘中杀跌最为激烈的,要数那些对股指构成很大牵引力的大盘蓝筹股。在此之前,大盘蓝筹股在经历大幅度上涨后,其整体估值状况已被各方议论纷纷,“蓝筹泡沫”也被各方高度关注。

联动效应

现在的问题是,是谁导演了中国石油上市首日被疯狂推高的这出“戏”?是盲目的中小投资者,还是崇尚价值的机构投资者,抑或是幕后默默无闻的“英雄”?

显然,机构投资者对于中国石油成功登陆A股市场是有预期的。这只品种首日大涨163%以及随后的表现,也被机构投资者所关注。

某投资研究报告认为,作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国石油本次“回归”A股市场十分风光。但除了新股申购中签户,中国石油的“回家”是无法达到让二级市场参与者赚钱的预期的。按照当前市场整体44倍的估值水平,中国石油50倍左右的市盈率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其成长性相对工商银行(601398.SH)、万科A(000002.SZ)以及中国石化(600028.SH)等大市值股票明显偏弱,由此必然导致其向一个合理的估值回归,从而带动整体股价结构向新的均衡点过渡。

其实,为中国石油操心的不仅仅是一般的散户投资者,对于庞大的公募基金来说,如何配置中国石油也成为焦点。根据公告,中国石油要在本月19日计入指数,作为一只权重规模占两成以上的大盘股,中国石油将成为基金盘中的一道“大菜”。随着中国石油这类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型蓝筹股加盟,A股市场将更能代表国民经济的动向,上海A股市场的“蓝筹方阵”将更加饱满。

来自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观点认为,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上证指数已经无法真实反映市场的价格水平。即便如此,作为A股市场最大的权重股,中国石油近期对大盘指标股的影响还是显著的。在中国石油进入指数之前,股价结构需要寻找新的均衡点。按照大盘股的基本估值水平,考虑到一定的溢价,中国石油可以给予35~40倍的估值,其价格在35~38元可以得到支持,这意味着上证指数在5200点可以获得支撑。事实上,从上周中国石油的表现来看,该股在上周五探及上市以来最低价36.66元后便有所企稳,上证指数也在同日探出了近来最低点5217.63点。

不过,在中国石油登陆A股市场前后,与二级市场参与者的失落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一级市场“打新股”的投资者获得了意外的“大红包”。

数据显示,中国石油申购收益率超过了3%,这已经创出了新股申购收益率的新高。而且,参加银行系新股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们,也获得了大约2.5%以上的申购收益。显然,如此“大红包”与中国石油上市首日的超强表现有着密切关系。而对于那些动用超大级资金参与网下、网上“打新股”的机构投资者来说,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不禁令人怀疑,三季度末机构投资者大举从二级市场撤退,是否与其预感到未来一级市场有大规模扩容有一定关系。毕竟,在年底资金面往往会发生异常紧张情况的背景下,获得那些稳定收益,是保留今年成果的手段。

在投资者对市场有些失去信心的本周行情中,中国石油何时能止跌,它在计入指数后究竟能否体现市场预期的“定海神针”作用,留给大家思考的时间已经不多。(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