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峰:中美金融对攻战还将继续
[ 2007-12-06 11:43 ]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谁也没有预料到,三十五年前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的核心精神,会在2007年得到一次最深入、最有力的贯彻与实施。中美在一年内连续两次举行高层战略经济对话,这在以往的两国关系中罕有先例,而这一切,与35年前《上海公报》中提出的“建立一个战略框架来指导双边关系发展”的观点遥遥相契。

有所不同的是,1972年公报提出的战略框架界定了两国“一致反对的事”,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则更多地把焦点放在了“一致赞成的事”之上。

在中美经贸关系的纷繁复杂中,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让两国政、学两界争论不休?这些焦点问题对中美关系发展影响力又将怎样?时值中美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前夜,环球在线记者于12月6日上午专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美问题专家朱峰。

“人民币汇率、中国金融与服务市场的开放、知识产权、贸易失衡及中国出口产品补贴问题是当前中美经贸关系领域的五大热点问题”,朱峰表示。在美国方面看来,贸易平衡问题是中美双边关系中的紧张来源,因此也最为重要。但200612月举行的中美首轮战略经济对话中,美国财长保尔森表示,在贸易平衡、市场开放和能源环保三大议题中,市场开放,特别是资本市场开放,对解决贸易平衡和人民币汇率问题,则是更具关键作用的一环。中国学界对此也持相同意见。中美首轮战略经济对话之后,中国社科院有关方面专家曾表示,中美战略交锋的重心正在从人民币汇率等短期问题,转移到市场开放等长期均衡发展的问题。

 在五大焦点问题的背后,中美经贸经贸关系日趋呈现在摩擦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解决争端的势头。两国双边贸易增长迅猛;贸易不平衡状况依然严重且短期难以扭转;在结构性冲突和政治因素的干扰下,中美可能进入贸易争端高发期,但摩擦恶化以至于失控的可能性很小。“暂时来看,即将举行的战略经济对话形成协议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中美双方仍有很大差别,两国在弥合分歧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特别是在金融贸易领域,中美两国金融对攻战还将继续进行下去。”虽然对中美经贸关系能否顺利前行持保守态度,但朱峰随后对记者表示,两国战略对话机制还会继续进行,在一些长期化的问题上,中美现有对话机制带来的沟通和交流,对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无疑十分有益。

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某些深层问题浮出水面,从表面上看,两国之间的经济问题似乎越来越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矛盾的增加。对于全球最大发达国家与最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获得双方都满意的最大收益。在这样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中,焦点问题并非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阻碍。相反,历经35年的历史性跨越,随着中美沟通与交流机制的日趋完善,“利益攸关者”、“建设性合作者”这样的新角色名词,正在定义着中美经贸关系的战略性发展前景。

(王晶)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