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再派企业代表团访华 挖掘新能源商机
[ 2008-01-10 08:45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7年4月,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戴维·薄希金曾率领美国“豪华”企业代表团,奔走于中国北京和南京两地,从中国新能源市场分到了上亿美元的蛋糕。刚刚进入2008年,薄希金又再度出击,欲在潜力高达上百亿美元的中国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市场中再分得一杯羹。

***推销清洁能源等技术

趁在2007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热度尚未褪尽,17家美国清洁能源企业在度过圣诞假期后不久就来到中国寻找商机。与去年4月不同的是,美国商务部这次把报名名额从20个扩大到了25个。为了吸引企业参加,美国政府还降低了参加费用。

在具体日程方面,美方此次安排这个代表团在1月8日至13日访问中国三大城市——北京、广州和香港,此后到18日访问印度两座城市。据悉,美方企业如果要同时到中印两国,则需缴纳3500美元的费用(去年是4900美元);如果企业想派多于一名的代表,则需要按每人1500美元的标准补缴费用。只到一国的费用则减半,为1750美元(去年为2450美元),同时增派每名代表的补缴费用也相应减半为750美元。

从企业阵容来说,去年有通用电气和杜邦等国际巨头加入,而此次既有新兴的小公司,也有资产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大型企业。虽然规模相去甚远,但薄希金介绍称这些企业“都拥有世界上顶尖技术,包括节能、空气清洁、降低碳排放等”。他们带来了包括太阳能、节能建筑材料、洁净煤以及分布式发电等先进技术。

随着对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中国很希望扩大对非矿物燃料的消费。中国现行的“十一五”计划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水平要比“十五”末期削减20%。计划特别提到了清洁煤、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燃料等新能源技术,并呼吁发展节能环保的大规模发电站。

这两次访问都把北京列为其中一站,表明了美方对政府公关的重视,也反映出中国首都所蕴藏的巨大的清洁能源商机。上次还选择了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城市南京,这次则青睐珠三角核心城市广州。根据广东省政府计划,在“十一五”期间,该省将把GDP的3%用于与环境有关的项目,总金额高达80多亿美元。如此有诱惑力的数字,自然吸引了美国相关企业的眼球。香港则以降低污染为目的的节能降耗减污(P2E2)环境融资项目,引起了美国企业的兴趣。

***旨在扩大对华出口

有专家认为,此次美国清洁能源企业代表团的访华,可能是跟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相关的后续商务活动,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美国对华技术出口,这一政策也是中国政府近来一直强调的。

去年的第一次访问是在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进行的,此次则在第三次对话之后马上进行,与对话的关系不言而喻。在2007年底举行的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双方在能源与环保方面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包括未来5年在中国开发15个大型煤矿沼气、瓦斯气采集应用项目等等。

此次代表团中不乏首次来华的美国企业,例如美国RMF咨询工程公司。公司副总裁罗伯特·史密斯对此行充满期待。他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与英国和中东等地都有业务往来,但还尚未在亚洲开展业务。他希望能通过此次访问,在中国发掘到公司在亚洲的第一个商机。

有美企业代表指出,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商机。

对于中国市场,薄希金重申了美国政府的立场,表示希望中国政府采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包括通过市场机制对能源进行定价、保护知识产权,以促使新技术的不断涌入。(王建芬)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