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楼市走向:四大悬疑待解
[ 2008-02-11 10:48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向上还是向下?2008年的楼市走向牵动着市场神经。紧缩货币政策、反囤地政策、住房保障政策以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四大因素,对楼市的供求、成本、购买力和预期已产生重大影响。

倘若“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的楼市二元管理得以推进,“双紧”政策(紧缩银根、地根)和保障政策能不折不扣地执行,2008年房地产市场在转型中调整前行或可期待:供求趋于平衡、结构渐趋合理,价格走向平稳,预期转向理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售价同比上涨11.4%,环比上涨0.3%。至此,2007年全年房价轨迹已完整、清晰地呈现:从一个高位走向另一个高位。楼市火爆行情因何而起?业内人士认为,有效供给不足和资金推动二因素交叉作用:新房竣工增速落后于销售增速,前期观望积累的需求爆发加剧了供求紧张;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通胀预期导致手有余钱者买房置业,而住房保障缺位使得购买力不足者也被裹挟提前入市追涨。

2008年,在宏观政策面有所调整的情况下,又有哪些关键性因素对楼市产生重大影响?欲辨楼市走向,以下课题需考量。

·紧缩货币政策将如何作用于楼市供需?

1月上旬,央行2008年工作会议强调,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总量上将更严格控制信贷。这是2008年楼市金融政策面与去年最大的不同。中央政府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演变为过热,压缩固定资产投资在所难免,而收紧信贷是压缩投资的题中应有之意。

市场反映,房地产业首当其冲,银行收缩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已成定局。四大商业银行2008年新增贷款与去年相比有减无增,而各行的个人贷款比例却都有增无减,这意味着公司贷款占比大大压缩。房地产公司的贷款额度更是大大降低,一些银行一开年第一季度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额即已告罄。而国内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多采用“开发-周转-再开发”的模式,开发资金的直接融资比例不过两三成,间接融资的主渠道为银行。眼下银根收紧,对于大多数房企而言,意味着“贫血”。毕竟,已经或即将从资本市场融资的房地产公司还为数不多,更何况房地产企业上市、再融资的门槛在明显提高。2008年,房地产企业两大资金来源——信贷和上市,都面临严峻的形势。

上海独立房地产研究者顾海波分析,信贷紧缩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带来商品住房投资减少,从而导致供给可能也会减少。换言之,压缩投资与增加供给存在一定的矛盾。不过,2007年前10个月,全国住宅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24%左右,略高于2006年水平,尤其新开工面积的增速提升幅度较大。这意味着2008年我国住宅供应将有所改善,竣工面积增速会明显高于2007年,供求矛盾将有所缓和。但一线城市的住宅供应仍然相对不足,譬如北京、上海,2007年前10个月新开工面积均比上年同期下降一成以上,2008年上半年新增供应会减少。

另一方面,信贷紧缩会抑制投机,并使得部分改善型需求的购买行为向后推迟,更重要的是,对抑制地价狂飙大有裨益。“地王”频出实质上就是流动性过剩、资金推动型价格暴涨在土地领域的实现。信贷收紧,开发企业手里的钱少了,土地出让竞价或将不再豪赌。一旦面粉的成本低了,面包的价格也就有了相应回旋的空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