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峰会将启 各国首脑华盛顿探讨应对之道
[ 2008-11-14 09:02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1月15日,全球主要经济体首脑将齐聚华盛顿共同探讨危机应对之道。这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首次召开全球性的金融峰会,蔓延全球的危机需要全球集体应对,希望这一峰会来得正当其时。

  迄今,次贷危机已经一年有余,其破坏力和破坏范围一再突破人们的想像。虚拟经济领域危机已然传导到实体经济,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危机不可避免地从风暴中心美国向全球蔓延。发达经济体或已陷入衰退,据世界银行11日预测,明年发达国家经济将负增长0.1%。

  人们原本指望,新兴经济体可以幸免于这场危机。但实际情况是,全球性信贷紧缩导致融资困难、需求下降引发贸易萎缩,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以及风险偏好情绪逆转引发资本向美国回流等,都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空前压力。

  表面上看,次贷危机是华尔街金融资本投机、美国国内监管缺位的恶果;但从更深层面看,这场危机发生在全球化高歌猛进的二十一世纪初也绝非偶然。可以说,华尔街的贪婪、监管缺位是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而金融全球化缺乏对应监管协调机制、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全球经济失衡、全球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源错配等问题才是深层原因。

  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暴露出全球化的弱点。在贸易领域,世界贸易组织(WTO)已成为规范、约束、协调贸易全球化的机构。虽然全球金融资本流动所带来的风险远胜于货物贸易,但该领域却缺乏一个堪比WTO的统一制度设计。金融监管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已然不能应对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新形式,还加大了投机资本进行监管套利的空间。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是美元本位制,美元具有主权货币和国际货币双重身份。美元的国际供给直接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也取决于美国国内经济政策。这种货币体系缺乏国际约束和协调机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容易导致全球经济失衡,而这种失衡恰是次贷危机爆发的最深层原因。

  全球化的一端是美国过度消费、过度举债;在另一端,一些新兴市场却表现为投资过热、过度依赖出口、贸易顺差扩大。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通过贸易逆差流出的美元最终通过别国外汇储备的形式从金融渠道回流。原本不均衡的美国内部经济结构由此看似实现了“均衡”。

  在这种国际经济格局之下,全球经济增长有赖于美国扩张货币政策,并且表现为美国贸易逆差和国际债务不断增长、新兴经济体产能不断扩张、美元流动性泛滥、美国虚拟经济过度扩张、全球性资产泡沫。

  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石油生产国等所积累的储备回流美国,造成了旺盛的投资需求,这一定程度刺激了华尔街金融泡沫不断增大。次贷危机证明,这样的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其实是非均衡的,是不可持续的。

  有专家指出,目前全球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源严重错配。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可能首次超过美国。但目前美国的金融衍生品总量占全球的一半,而中国仅占全球的万分之一。

  美国经济中虚拟资产在过去25年内增长了近500%,经济结构不断“虚空化”,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发展。而经济增长潜力最强的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创新和供给却滞后于实体经济发展。这样的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显然是低效率、不合理的,也必然会孕育危机。

  对于周末聚首华盛顿的各国首脑来说,迅速提振全球经济信心,改变增长前景的悲观预期成为当务之急。危机中心国的单方面救市行为已经不足以应对危机,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各国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必需建立共同危机应急机制。

  从中期来看,待危机趋于平息之后,全球需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虽然期望国家让渡部分主权,并由此设立一个超国家的全球金融监管机构显得不太现实,但尽快就金融监管标准达成共识,并设立一个全球性机构协调国家层面的监管具有可行性。

  从长远看,只有改革美元本位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扭转全球经济失衡局面、改变经济和金融资源错配现状,才能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已适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并坚决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这不仅仅是中国短期内的危机应对之道,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均衡增长的长远战略。

(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金旼旼 编辑:王妮娜)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