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加拿大最小房屋 30平米要价约合114万人民币|76岁老翁成英国最年长奶爸 已是3人的曾祖父|俄宇宙飞船顺利发射 搭载3名宇航员去空间站|
"中德国"概念背后的玄机
2010-04-03 07:23:00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随着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动,各种概念满天飞。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提出了中美“两国集团”(G2)的概念,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弗格森创造出了“中美国”(Chimerica)的新词,印度政治家拉梅什则想到了“中印度”(Chindia)的说法。当然,更早一点的,还有高盛经济学家奥尼尔提出的“金砖四国”(Bric)。

  大帽子林林总总、也颇多争议,但其中最没有争议的一点,那就是其中都包含有中国。如果说上述几个概念都肯定了中国崛起,也肯定了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力,对中国是以“捧”为主,那么最新出现的“中德国”(Chermany)概念,可就不那么好了,和“骂”中国颇有关系了。

  中国和德国,相隔万里,国情不同,发展阶段各异,关系不算太好,也算不上太差。怎么就联成一体了?

  在创造了“中德国”一词的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兼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眼中,中德两国虽然有很多差异,但也有很多相似点:第一,两国都是制造业出口大国。第二,两国储蓄率都偏高。第三,两国都拥有巨大顺差。

  一言以蔽之,中德都是出口大国和顺差国,“中德国”概念不过就是顺差国的代名词。在美国等国以人民币汇率对中国施压的同时,德国也因出口强劲在欧盟内部遭遇指责。仔细看对中德施压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逆差国。

  有鉴于此,德国《商报》曾刊文感慨说,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中德国”经常遭受贸易伙伴的批评,他们被批评扩大内需不够,没有促进所在经济区复苏——中国对应的是美国,德国对应自然是欧洲。因此,“这两个国家受到不同方式的规劝,他们应该增加出口成本——对中国而言,应该让人民币大幅升值;对德国来说,应该提高国内工人的工资。”

  出口多了受指责,看来倒也不是中国的专利,前有日本之鉴,今有德国为伴。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在一篇文章中调侃说:“讨厌鬼!你努力工作,你储蓄,你制造商品卖出去赚钱。大家都很高兴,然后,你的顾客——愚蠢的挥霍者破产了。你知道吗?每个人都在指责你。”

  很不幸,中国和德国现在就成了“讨厌鬼”,按照沃尔夫以及其他一些西方经济学者的说法,中国需要为美国赤字负责,德国则需要为希腊等国的危机承担责任,而且,在当前顺差国和逆差国的“战斗”中,顺差国最不可能获胜。因为,“欧元区分崩离析对德国制造业非常不利,美国诉诸保护主义对中国也十分不利。”

  中德似乎成了当前世界新危机的罪魁祸首。于是也难怪在最近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言论说,有美国议员就公开宣称,中国对货币市场的操纵,是中国经济每年10%的高速增长以及美国接近10%的失业率的“根源”。换言之,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主要应归咎于中国。

  这种可笑的逻辑,实在不值一驳。就像一个挥霍者,因为举债过多陷入危机,不反省自己,反而倒打一耙,指责借钱给他的人不负责任,让他陷入危机。

  也难怪,对于沃尔夫等人的指控,有德国媒体就嘲讽说,在欧洲的狂欢宴会中,德国为法国和南欧国家担负了“厨师和服务员”的角色,后者长期享受德国提供的美味佳肴,但到付账时却没钱埋单,因为他们破产了。

  “中德国”概念的背后,不过是一些逆差国对顺差国的红眼病,并希望以此高举大棒,逼迫顺差国自我打压,让对方从中得利。沃尔夫就扬言,在消除逆差的过程中,逆差国诉诸“保护主义手段”也是天经地义的。

  贸易平衡的目标是可以理解的,但将自身问题归咎到别国头上,同时为保护主义寻找理论支持,未免太强词夺理。中国人讲究“三省吾身”,每个犯错的人,其实更应该多自我反省,自我修正。也难怪《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要载文棒喝:“希腊和美国的问题不是中德两国造成的,中德两国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希腊和美国犯了错误,它们必须自己去纠正。”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中国日报记者的美食博客
最新开博——中国日报美食记者叶军的博客!记录和分享中国目前最好的美食! >> 详细

论坛
珍贵海报:蒸汽机黄金时代
这些出自于蒸汽机黄金年代的老海报,带领我们重温人类铁路交通史的那段辉煌。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