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9日在“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表示,估计今年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要比3%稍微高出一点,这是发改委官员今年以来首次表态,称全年CPI可能高于3%。今年年初,我国设定的管理通胀预期将把全年CPI增长控制在3%的水平。
(《新京报》11月10日报道)
承认CPI超标,势必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今年年初,我国设定的管理通胀预期将把全年CPI增长控制在3%的水平。一旦超标,则是一种“颠覆”,宣告年初的既定目标未能实现,目标没实现则表明着相关部门有失职之嫌。但凡洞悉现实语境的人都应该知道,这对官员来说预示着什么。但是,即便再艰难也应该承认,不承认,后果更可怕。
一个值得提及的信息是,11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研究报告称,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被人为调整,系统性低估超过7%。这一揭曝令人既震惊,又不震惊。震惊,则因为近年来,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CPI指数一直保持“淡定”,始终在3%左右水平波动;不震惊则因为,CPI突破3%,早已成为坊间共识,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成思危认为, “年内CPI涨幅控制在3%的目标比较难实现,能控制在5%以内就不错了。”
承认CPI超标,方是抵达真相之始。真相在哪里?在不掺水的真实数据里,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里,在相关部门实地调研里……如果CPI明明已经超标,相关部门仍然面不改色地否认,或者固执地坚称仍是3%,这才是一种不负责任。
承认CPI超标,天塌不下来。以往,少数官员陷入了指标主义的漩涡不能自拔,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数字挺好看,但华而不实,轻轻一挤皆是水分。制造满是水分的数据,无论应付上级还是愚弄民众,都会使政府公信力受损,激起民怨。承认CPI超标,老百姓就会心安,同时决策部门才更好地有针对性制定政策,因为很显然,CPI是3%,还是5%,乃至于7%,所对应的决策绝对不一样。
诚如学者马光远所认为,“决策层必须提升对通胀的警惕,提高通胀在公共政策中的战略级别,将防止通胀预期的政策及时转型为防止恶性通胀集中爆发的政策……”斯言诚矣!只有基于准确的CPI,才能有的放矢,制定相契合的应对之策。
CPI已经超标,接下来该怎么办?如何抚平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因此受到的利益损害?我们看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组织研究、拟订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方案,该方案的一大特点就是,基层公务员收入与当地GDP变动乃至生活成本相匹配。对公务员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笔者想知道的是,社会上的非公务员群体该怎么办?他们何以跑过CPI?显然,在这种困局中,决策部门更应该纾解困难群体的被剥夺感。
承认CPI超标是一种观念上的进步,当然我们更希望有关部门在承认CPI超标之后,能制订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以缓解民生之急。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