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经济学院“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发布研究报告,对“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大学生就业态势进行了预测。
研究表明,“十二五”期间,山东省新增大学毕业生约 240万人,但目前全省在业大学生总量仅为380万人,相对于存量而言增量巨大,势必对未来的就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行业需求与学科供给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和加剧,大学生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将继续成为热点问题。
仅有三个学科毕业生供不应求
报告结合产业状况,对“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了预测。
据预测,“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240万人,如果按照2000年以来各学科新就业大学生的行业去向结构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需要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总量高达183万,是预期吸纳能力的 3倍,供大于求123万人。需要在第二产业就业的总量高达54 万人,是预期吸纳能力的 1.8倍,供大于求24万人。需要在第一产业就业的总量仅为3万人,是预期吸纳能力的1/5,供不应求,缺口12万人。
根据2000年以来各行业新进大学生的学科来源结构估算,“十二五”期间各学科的就业压力状况如下:
就绝对量而言,仅有三个学科属于供不应求:分别是哲学、经济学和农学,其余学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供大于求的态势。
就相对压力而言,就业压力指数(学科就业压力指数=本学科毕业生供需比/全部毕业生供需比)从高到低依次是:工学( 2.2 )、医学( 1.9)、文学( 1.9)、教育学( 1.6)、管理学( 1.3 )、 法学( 0.7 )、 历史学( 0.7)、理学( 0.5)、农学( 0.2)、经济学(0.2)、哲学( 0.1)。
第三产业是大学生就业主阵地
报告指出,由于第三产业存量占比高达70%以上,对吸纳大学生就业有着比较强的能力。具体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教育业和批发零售业三大行业吸纳了第三产业一半以上的大学生。第三产业在业大学生总量约为268万人,占大学生在业总量的 70.9% 。第三产业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教育业和批发零售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最多的三个行业,占第三产业在业大学生总量的 56% 。新毕业大学生的就业也将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
大学生就业增长性较强的行业是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三大行业。从增量结构(行业新增就业量占新增就业总量的比值)和存量结构(行业就业量占就业总量的比值)的对比看,住宿和餐饮业大学生就业总量仅占第三产业大学生总量的 0.8% ,但新吸纳大学生占第三产业新就业大学生的比重却达2.6% ,增量结构是存量结构的 3倍,大学生在该行业的就业增长比较明显。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大学生就业增长性也较强,增量结构与存量结构的比值分别达到了1.98和 1.54。 另外,还有4个行业的大学生增量结构与存量结构的比值超过1,表现出了大学生就业增长性特征,分别是房地产业(1.5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45)、金融业( 1.33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12)。
大学生就业萎缩表现最为明显的三个行业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分析显示,第三产业的 14个门类中,有7个门类表现出大学生就业萎缩迹象,从强到弱(增量结构与存量结构比值从低到高)分别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0.1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0.61)、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6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68)、教育业(0.7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78)、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0.92)。
第二产业拉动大学生就业不明显
据调查,第二产业中,76% 的在业大学生分布在制造业,但制造业大学生就业的增长性不强。2009年底全省有约 98万大学生在第二产业工作,占全省在业大学生总量的 26% 。其中有76% 在业大学生分布在制造业,9% 的分布在建筑业、8% 的分布在采矿业、6% 的分布在电力燃气水的供应业。就大学生就业增长态势来看,除电力燃气水的供应业(增量结构与存量结构比值为0.58)呈现萎缩态势外,制造业、采矿业和电力燃气水的供应业(增量结构与存量结构比值为1.03-1.08)都呈现稳步不前的态势。
在制造业的 30个行业大类中,仅有12个行业表现出大学生就业增长特征。按照增量结构与存量结构的比值大小排列,这12 个行业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5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47 )、家具制造业(1.31)、橡胶制品业( 1.26)、食品制造业(1.1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16)、医药制造业(1.12)、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1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09)、造纸及纸制品业(1.08)、 烟草制品业(1.08)、黑色金属冶炼业(1.03)。
第一产业大学生就业增势明显
2009年底,第一产业在业大学生总量约 12万人,约占在业大学生总量的 3.2% 。其中75%集中在农业,8% 在畜牧业,8% 在农林牧渔服务业,4% 在林业,4% 在渔业。就大学生就业的增量结构与存量结构的对比关系看,第一产业大学生就业的增势相对明显,在第一产业新就业的大学生占新增大学生就业总量的比重约为5.8% ,是存量结构的 1.8倍。
(作者:杨锐 韩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