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财富的蛋糕不断做大,但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而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正是改革攻坚的重要内容之一。
切分好“社会财富蛋糕”将成为未来五年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如何更好地健全社保体系、深化各项改革、打破垄断提高居民工资收入,成为扭转收入差距扩大、切好“社会财富蛋糕”的三大关键所在。
――关键之一:健全社保体系
伴随着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居民财产拥有量和储蓄量也快速增加。据统计,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储蓄总额高达27万亿元人民币。但当调查问及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消费或有钱不敢消费时,普遍答案是由于收入太低和缺乏社会保障。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不断完善。2009年我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已达29.8%,比2004年提高约8个百分点。但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政府公共支出比重仍然较低,分布不均衡、保障水平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使得居民不得不过多地把收入用来支付快速增长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等支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玲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上表示,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非但无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反而有扩大二者收入鸿沟的作用。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板块分割状况,使得整个体系既有失公平,又损失效率。
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享有的社会保障的货币价值,相当于其可支配收入的53%。如果把这部分货币价值加算到城镇居民收入上去,城乡收入差距就会从纯收入统计显示的3.1至3.3倍,扩大到4.5倍以上,还会使基尼系数上升10%左右。
朱玲指出,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能成为调整收入分配的重要方面,需要中央出台意见,在社会保险项目实施条件不成熟的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强化养老补贴和养老救助制度,通过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救助和社会增益产品供给,缩小贫富群体差别。可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等地纳入城镇职工医疗和养老保险,以便缩小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就业者的社保差别。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建议,“十二五”期间应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统筹协调收入再分配。一是制定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城乡、地区、不同社会群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围和最低标准,使地方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有一个约束和参照。二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制度对接。三是重点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十二五”要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统筹解决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