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提到的超前买房肯定是推高房价的一大原因,买房“只赚不赔”也只是个神话,不够理性的住房消费观,给市场和个人都带来了一定风险等言论的确言之凿凿,理论上无懈可击,但事实是,这样的论断已经脱离了实际,总结起来就是:现实不理性,买房难理性。
首先,虽然近来中央不断出台楼市调控政策,而这种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但现实是,这样的调控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坊间甚至传闻调控成空调。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1年《经济蓝皮书》也指出,2010年是我国房地产的调控之年,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成效显著,开发商囤地现象得到了初步遏制,利用贷款投资和投机住宅的需求也得到了初步控制。房价涨幅从2009年的25%左右,预计可能下降到2010年的15%,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但是虽然上涨速度有所减慢,但是上涨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房价依然坚挺并继续上扬,加上本来较高的基数,房价稳中攀升。
其次,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2010年房价上涨速度虽然大大放慢,但仍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需求被迫下降,房价自然有所降低。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房价收入比高位运行,并略有恶化。以城镇居民为例,《经济蓝皮书》中指出,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8900元,按城镇居民每人30平方米,以及城镇居民家庭每户3口人计算,其房价收入比分别为8.76,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比2009年的8.3上升了0.46。按照房价收入的支付能力及家庭负债风险性考虑,房价收入比保持在3~6较为合适,而按照目前的收入比水平,直接后果就是85%的需购买新住宅的城镇居民家庭都无力购买。
第三,2011年调控仍将继续,市场有可能进一步企稳。之所以不能成为民众的定心丸,不仅是在于民众对调控效果的不信任,更害怕一旦政府调控放松,房价将会报复性反弹,价格恶性上涨,当然这种不信任也是来自于现实,房地产业一如既往当仁不让成为地方政府的“支柱地位”是不争的事实,截至12月16日,在中原地产监测的12个重点城市中,上海2010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已达到1417亿元。这一数据,环比2009年全年上海的土地出让金收入1025.28亿元上涨达40,“以地生财”的隐忧凸显无疑。
因此,再高调再权威的倡导的“理性”购房,都不等同于民众就一定要听得进去,行动的来,要解决中国的住宅问题,仍需要按照人口城市化的居住需求足额供应土地;从房价收入比以及房价上涨速度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关系入手,科学调控房价水平,让百姓定下心来。否则一旦现实不理想,民众买房就会表现出不理性,让调控之手举步维艰,甚至陷入民众与政府相互指责的窠臼。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