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对欧盟和中国连连发难,却无视美国的债务问题。相比于对欧盟的直接降级和对中国的“红旗”警告,它们对美国的警告只能算是“隔靴搔痒”。
惠誉国际、标准普尔、穆迪这三家世界上最著名的评级机构都生于美国,并且能对国际金融界产生巨大影响。
深受这伙美国“大佬”欺负的欧盟声言“要自立门户”,而中国评级机构则表示要走向国际,掌握金融话语权。一场国际评级大战正在无声无息地展开。
火上浇油
欧盟忍无可忍将还击
在一两个月时间里,三大评级机构轮番“炮轰”欧元区国家。欧盟苦于为希腊债务危机“灭火”之际,还不得不应付它们的轮番“发难”。
7月5日,穆迪将葡萄牙政府债券评级连降4级,至“垃圾级”。而上周二,爱尔兰也难逃“垃圾评级”的魔掌。连日来,市场恐慌情绪加剧,欧洲股市和欧元剧烈震荡。三大评级机构终于把欧盟逼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6日公开质疑评级机构的客观性和动机,称穆迪的行为煽动了整个市场对欧洲经济的质疑,可能加速欧元区高负债经济体破产,并扰乱金融秩序。
11日,欧盟委员会负责内部市场和服务的委员巴尼耶称,将来评级机构决定下调某个欧盟成员国信用评级时,将可能被强制要求公布分析数据。
枪口乱瞄
国际评级机构暗伤中国
在唱空欧元区的同时,三大评级机构也将“枪口”对准了中国。
11日,穆迪发布报告,给61家中资企业插上了“红旗”标志。所谓“红旗”,是指该公司在运营中存在危险迹象。
穆迪的报告遭到了中国公司的反驳,其中被插了9面“红旗”的恒鼎实业表示,穆迪的批评中有多处不符合事实。
穆迪此前还表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超出国家审计署预期,并警告中国银行体系经济性不良贷款比例将上升,中国银行业信用展望可能会转为负面。
而标普和高盛则选择在香港唱空中国银行股。
上午,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评级总监刚猛博士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海外,有些股票原本六七十美元,但现在就剩下几美元。投资者已将信将疑,而穆迪报告赶上了这种时间,个人感觉报告就被“过度放大”了。
厚此薄彼
对美国老家大开后门
而在炮轰欧盟,暗掐中国的同时,三大评级机构对美国老家的“宽宏大量”也让其他国家忍无可忍。
美国债务上限大期将至,如果不能就上调债务上限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将面临关门的风险。
除债务激增外,美国经济复苏也明显放慢脚步,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市“跌跌”不休。
综合考量美国经济和债务状况,三大评级机构竭力唱空欧元区并试图做空中国经济的背后深意耐人寻味。
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假如投资者对欧债危机和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主导市场,那么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不但不会因美国经济风险遭受暴跌,避险情绪反而会继续追捧美元资产,资金将源源不断流入美国。
对于美国如此严重的债务风险,评级机构中仅有标准普尔将美国AAA信用评级前景由稳定降至负面,但同时也不忘确认美国AAA的级别不变。
而实质上,标准普尔仅是“口头”警告美国,下调评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很大程度上,标普的警告目的在于维护其已饱受外界质疑的所谓的“公正性”。
打破垄断
中国评级机构要走向国际
包括欧盟在内的诸多受评级机构“祸害”的国家纷纷表示,不能坐以待毙,应自立门户,对抗三大评级机构带来的不公。
刚猛指出,现在的评级机构可能确实垄断了国际评级的工作,偏见和错误的见解可能一定程度影响了欧洲债券。
7月10日《爱尔兰独立报》称,欧盟将建立自己的评级机构,以打破“寡头垄断”。14日,英国《卫报》指出,欧洲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反抗,一方面是抗议其具有损坏经济秩序的刻薄评定,一方面是要努力拯救自己的经济并且最终建立属于欧洲的评级机构。
与欧盟还停留在口头上的决心相比,中国已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去年7月,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和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评级。这也被誉为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第一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险信息。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安国俊认为,如果能有我们自己的权威评级机构,而不仅仅是仰赖国外的三大评级机构,会提高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话语权,也可以避免金融市场受到不必要的打压。
三大信用评级机构
●标准普尔:1860年在美国创建,总部位于纽约,为投资者提供标准普尔500指数等一系列指数。
●穆迪公司:1909年在美国创建,总部位于纽约,目前在全球有800名分析专家,在17个国家(地区)设有机构。
●惠誉国际:1913年在美国创建,目前公司两个总部分别位于纽约和伦敦,并在全球范围内设有51处办公机构。
注:信用评级的目的是显示受评对象违约风险的大小。
(来源:法制晚报 编辑: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