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过去三次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的质疑一直未断。2009年9月的测试只公布整体结果,没有具体银行的数据。2010年7月的测试虽然公布了主要银行的测试结果,但指标不具体,测试成绩“不错”的爱尔兰联合银行不到半年就被国有化。2011年7月,90家欧洲银行接受了压力测试,仅有8家未能过关,德夏银行顺利通过了这次体检。
韦龙说,欧洲银行业的监管其实存在巨大缺陷。虽然欧元区各国实现了货币一体化,但银行监管却各自为政,欧洲银行管理局无从了解各成员国银行的真实状况。一些国家,如法国,即使保住AAA主权债务评级,也不会公开国内银行的全部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不会及时采取可能被市场解读为“银行业已陷入危机”的措施去援助银行。
问题短期难以解决
专家认为,短期来看,上月欧元区峰会通过的基于压力测试结果的资本重组计划将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根据该计划,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银行首先要在私人市场融资,如果融资困难,所属国政府向其注资,如果政府无法注资,再向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求助。韦龙说,现实情况是,债务危机下的欧元区银行已经很难在私人市场融资,而由于最需要救助的银行大都身处最需要救助的国家,因此由所属国注资也不现实。
韦龙说:“对于使用同一种货币的银行,必须由同一个机构在欧元区层面进行救助。”然而,这种救助方式短期内无法实现,因为欧盟各成员国在如何扩大EFSF火力的诸多细节上未达成一致,同时欧盟和欧元区也没有权力推出并实施这种救助。
欧洲政策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法比安・祖利格认为,欧洲银行业危机可以追溯到主权债务危机之前,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很多欧洲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等问题就暴露无遗,然而很多欧洲银行和监管者“讳疾忌医”。2009年,美国对本国银行业进行资本重组,要求大型银行增加额外资本,以作为高于预期的资本损失准备,而欧洲银行并没有采取类似行动。
此外,祖利格认为,欧洲银行业一直过度依赖批发贷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美国、英国的银行在金融危机后大幅降低了对批发贷款的依赖,而欧洲银行虽有改进,但批发贷款的比重仍高达50%,比美国高出20多个百分点。债务危机时,银行间由于互不信任而不愿进行资金拆借,就出现了德夏银行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