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美编 鲁达 制图
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元区国家就相继深陷主权债务危机,逐步向意大利和法国等核心国家蔓延。各界专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均认为,2012年欧债危机仍有重要关口需要度过,距离终结还很遥远, EFSF杠杆扩容、IMF出手救助、发行欧元债券以及实施欧版量化宽松政策(QE)等自救方式都是暂时办法,不会根治债务病。
解决危机还需时间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盟研究分会秘书长丁纯认为,欧债危机出路取决于两大因素:其一,欧洲一体化过程中财政联盟建立的顺利程度;其二,政治家一致意愿达成的效果。
丁纯指出,现在预测危机结束时间还有难度,可喜的是,欧盟领导人现在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遵从了“坚持往前走不后退”的原则,从最近一次欧盟峰会看,他们已经在进行财政纪律约束改革。短期内建立财政联盟有难度,主要难点在于主权让渡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阶段欧洲领导人还处在落实和巩固现有财政纪律的阶段,实现财政联盟并不简单,因为各国必须要达成一致的财政纪律,比如社会保障制度一致后,才能统一财政,一切没那么简单。在财政联盟遇到困境的当下,政治家必须拿出 “政治勇气”来推动这一进程。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王丹青认为,欧元区至少还需要2至3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走出危机。这取决于欧洲的经济能否出现增长,以及债务国家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能否降至欧盟规定的安全线以下。
王丹青认为,讨论欧债危机的出路,必须解决以下三大矛盾。第一,解决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脱节的矛盾。欧盟实现了货币政策统一,但未能实现财政方面的统一,这为今日欧债危机扩散埋下了隐患。第二,全球救助与核心大国救助可持续性能否相辅相成。对欧盟和欧元区债务国家来说,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状态下,大规模地依靠全球救助显然靠不住,只能靠欧洲各国的自救来解决危机。然而,在救助问题上,各国都会从本国利益出发,力求本国利益最大化。比如不在欧元区范围的英国就选择“独善其身”,预计短期内不会对欧元区国家提供实质性的支持。第三,在救助资金枯竭,出路越来越窄的时候,必须处理好 “长债”填补“近债”漏洞的危机。
宽松只是临时之策
只有欧洲自身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才会让欧洲真正地走出危机。大商所期货学院教委委员刘新涛认为,从长期看,欧债危机的出路在于必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这个难度非常大。短期看,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动态的调整,间接推动经济增长,刺激需求,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危机恶化速度。
欧洲央行不敢轻易尝试美国的“印钱”计划。刘新涛认为,欧洲央行的QE政策与美联储存在差异。首先,欧洲央行必须一边增加流动性,一边回收流动性,他们不敢轻易尝试通胀危机,但美联储不回收流动性。其次,欧洲央行在放松银根的同时,强烈要求各国政府治理财政,大力削减赤字。再次,虽然欧洲央行也有独立性,但自由度比不上美联储,其发行债务的规模和执行力度还要看其成员国脸色行事,尤其被德国一国操纵的可能性极大。此外,美元和欧元的发行机制不同,欧洲可能采取的宽松方式是通过利率调低,但美联储的方式多种多样。
王丹青认为,2012年,欧盟可能会选择特定的国家或区域进行QE政策,但规模不会太大。因为过度宽松后,会引发通胀危机,而且QE也不能对实体经济产生直接刺激,因而欧洲不敢轻易尝试“双危机”。如果2012年上半年欧债危机继续向法国等国蔓延,欧盟有可能发行欧元共同债券。王丹青指出,在与欧元区相关国家进行沟通与博弈之后,德国在保障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会在最糟糕时刻支持欧元共同债券的发行。德国的态度很重要,实际上,德国有能力救助欧元区,其拖延政策只是在逼迫其他国家改革,如希腊、意大利等国家,德国还是希望这些国家能够在政策方面做一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