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新华基金发布公告称,孙枝来由于工作调动已经离任,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总经理职位暂由董事长陈重代任。
“孙总离职主要是因为个人工作调动。”新华基金回复时代周报记者时称。据了解,孙枝来春节后将去新华信托(新华基金股东方)工作,同时也解决长期离家异地工作的问题。
在孙枝来执掌新华基金的八年里,新华基金形成了鲜明的风格,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坚持走权益类路线的基金公司。但与同期成立的不少公司相比,其规模几乎是停滞不前,一度错过了中国公募业发展的良机。
如今,随着孙的离去,在整个基金行业的关注重心从股票类产品转向债券货币等固定收益类的背景下,新华基金或将由此开始新的转变。
业绩未转化为规模
孙枝来历任上海财经大学期货研究中心副主任,涌金期货经纪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君创财经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新时代证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2年,新华基金业绩不错,旗下7只偏股型基金全部获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达13.37%。银河证券数据显示,王卫东、崔建波、何潇三位基金经理管理的新华优选成长、新华优选消费和新华行业轮换分别于2009年、2011年和2012年获得行业偏股基金第三名,其中新华优选成长2009年收益率高达114.96%,新华行业轮换2012年获得28.83%投资回报。
但长期以来,新华基金的业绩却没能转化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新华基金规模一直徘徊在70亿附近。2009年基金规模71.4亿、2010年62.5亿,2011年64.3亿。2012年,首次突破100亿资产规模,达到116.8亿元,在70家基金公司中位居第45名。
这一数字与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相比,相差太远。业内人士认为,孙枝来带领下的新华基金一度错过了中国公募业发展的良机。
资料显示,新华基金的前身为新世纪基金,2004年12月9日成立。同年成立的还有东吴、东方、国海、华泰等基金公司。2009年9月26日,正式更名为新华基金。同年,新华优选成长全年收益率排名股票型基金中的第二名,基金经理王卫东一战成名。
也就在那年,孙枝来提出了专注权益类的差异化发展思路,形成了新华基金极鲜明的风格。
“不过孙枝来也有难言的苦衷,行情最好的两年,新华基金忙着折腾股权,没法发新基金。”有熟悉新华基金的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资料显示,2006-2007年大牛市期间,各基金管理公司都纷纷发行新基金扩大规模,新华基金却没有发行一只新基金。直到2008年7月,才发行旗下第二只基金新华优选成长。
也有分析称,近年来孙枝来立足于业绩,将公司资源向投研倾斜,忽视了市场的建设。但无论如何,长期规模偏低,股东方肯定会有怨言。业界猜测,孙的离职或许与此有关。新华基金内部人士则予以否认,称:“如果股东不满意,他可能很早以前就走了。”
固定收益类基金大行其道
早在去年上半年,孙枝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明确表示不会发展固定收益产品。彼时,孙枝来强调,专注权益类投资方向依旧是最优选择,新华基金将以持续营销为主,不会过分看重新基金首发规模。
但去年 11月25日,新华基金即推出旗下首只债券型基金―新华纯债添利。新华基金的净资产公告显示,在去年新华基金116亿的规模中,这只债基贡献了近46亿。据新华基金内部人士透露,今年新华基金计划再发一只债基。与此同时,新华基金正在加大债基团队的建设,其官网显示,仍在继续招聘债券基金经理。
尽管新华基金表示,未来新华投研团队以权益类投资及研究为主,仍以发展权益类产品为主要方向。如今,随着孙的离去,更明确了新华基金开始多元化发展的征程。
无独有偶。另外一家典型的以“权益类基金”为经营思路的基金公司―中邮基金,也在去年10月发行了首只固定收益类产品中邮稳定收益债券基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才的储备是个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资源和行业大势,有时转变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为2006年和2007年的大牛市,对基金的认识都停留在股票型基金上。而在股市多年表现不理想的背景下,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表现开始黯淡,就连业内老大华夏基金也开始在固定收益类和投资工具类型产品上发力,去年一口气发了多只债券型基金。
与此同时,主打固定收益品牌的基金公司则日益扩张,包括工银瑞信、汇添富、富国和天弘等基金公司,随着固定收益类基金热销,日益增加在固定收益类团队上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