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正在掀起新的高潮。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的发展模式转型,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7月10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和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指点迷津。
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共完成18起,其中披露金额的13起案例共涉及交易金额166.5亿美元,创下单季海外并购总额的最高纪录。从数量来看,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完成数量与去年四季度相等;从已披露的并购金额上看,今年一季度披露交易金额数量比去年四季度上涨219.5%,同比则上涨了36.8%。回顾2002年的时候,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只有27亿美元,但到2012年时对外投资额已经达到772亿美元。
不仅仅是投资规模的扩大,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我国企业现阶段海外并购由前几年规模大的央企声势浩大地向海外进行并购,逐渐扩大到中小企业鼓足力量向海外进军,尽管中小企业没有央企那样的财大气粗,但通过并购较小规模的企业整合资产,仍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会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扩大市场前景,这也是中国企业热衷于海外并购的主要原因。
“通过海外并购,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比如能源、科学技术、品牌和市场等,这些对中国企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企业也要顺势而为‘走出去’,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虽然海外并购有很多好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热情也很高,但海外并购的道路并不平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成绩固然可喜,但道路并不平坦,决策失误、冷战思维等仍是海外投资并购的主要阻碍。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少企业简单地认为,购买了一家大公司,自己的等级就能得到提升,有的甚至将并购当成是一种“炫耀”,盲目求大,而没有过多地去考虑融资,企业战略规划等因素,企业并购之后没有合理规划企业的发展模式,导致海外并购以后很多企业出现运作不畅等问题。白朋鸣表示:有的中小企业具有战略眼光,想要像蛇吞象那样迅速增大自己的规模,而资金就是摆在首位的难题。并购的成功并不只是单纯地指交易成功,需要在并购后解决企业整合、债务、法律、资金等诸多问题,国外的并购经验未必适合中国企业,需要摸索和积累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并购经验。
一项成功交割的并购交易并不意味着将为企业带来增值的效应,投后整合管理整治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企业要学会提前规划,必须更早进行整合计划,并且在制定合并后的整合计划时,将尽职调查的发现和结果融入整合过程。一个企业在并购后的战略规划程度如何,将决定着这个企业能否走得多远。
白朋鸣认为:并购之后,由于存在文化差异公司理念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整体的战略规划明确,企业在并购后的发展过程中才更有方向,尤其是注重管理的协同效应、经营协同以及财务协同等,才能确保规模的有效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