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麒麟珠宝(Qeelin)的纪尧姆·布罗夏德(Guillaume Brochard)说:“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黄金年代”。从2007年到2011年多家奢侈品公司在华的销售额实现每年两位数的增长,中国自然成为其最重要的市场。去年,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和政府换届的影响,奢侈品行业首次出现疲软现象,当前,政府对于腐败性送礼行为和炫富的强烈打击使原本就出现低迷的奢侈品市场雪上加霜。
奢侈品公司未来的前景似乎不太明朗。网友晒出一些官员违章犯纪的照片,例如薪酬不高的官员疑似佩戴着昂贵名表,手表闪得人晕头转向。极端分子也会去破坏他们认为太过铺张浪费的宴会,有时还逼官员磕头认错以求宽恕。
发生这样的事情使供应商推进炫耀性消费的计划受到重创。北京的湘鄂情是一家高盈利的高端餐饮店,上个季度的营业额“遇红线”。高端宴会上汤的主要成分——鱼翅的销售额同比下降来了70%。原本每瓶进口价800多美金的波尔多葡萄酒,价格大幅度下跌。
所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由此可见,中国市场依然是奢侈品行业的大蛋糕,只是过去唾手可得的日子一去不返了。奢侈品公司当下必须冒着风险去寻求那个令他们如鱼得水的沿海地区以外的市场,去培养新客户,找到市场缺口,尝试新的经营模式。这是值得努力的方向!尽管最近麻烦接连不断,但是贝恩咨询公司(Bain&Company)的布鲁诺·兰尼斯(Bruno Lannes)坚持表示:“中国人已经成为奢侈品最重要的消费者,这种趋势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根据他所在咨询公司预测,奢侈品在中国(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销售额将以每年6%到8%的速度增长,总额超过35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
但这还不是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全部。中国富人们旅游越来越频繁,去的地方也越来越远,在旅行过程中会购买奢侈品。特别是在欧洲,欧元疲软大大刺激了中国游客的消费。按购买者的国籍分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而且增长速度快(见图)。去年中国大陆的境外游8300万次,比2011年增长了18.4%。大型免税商品公司环球蓝联(Global Blue)表示,去年中国消费者的退款额上升58%,共计240多亿人民币(39亿美元)。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趋势,奢侈品公司需要对其世界各地的门店重新整顿。他们需要培养会说普通话的营业员,提供足够大的贵宾区来容纳大旅游团和支持中国信用卡支付的支付系统。瑞士著名手表珠宝品牌伯爵(Piaget)的老板菲利普·利奥波德·梅茨格说,他看重的是伯爵的产品在中国旗舰店的陈列展示,而非利润:公司一半的全球业务来自大陆,但是他们大部分是在境外旅游时消费的。
也就是说,国内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仍有很大拓展空间。全球最大的珠宝公司——周大福(Chow Tai Fook)在大陆有1700家门店,黄绍基(Kent Wong)是该公司的董事,他表示公司的业绩一路飙升。奢侈品销售在主要沿海城市的低迷暴露了中国的出口困境。在国内,国人还并没有习惯境外的短程购物游,而且“中产阶级的收入仍在增长。”
奢侈品公司不得不去适应中国市场的分化现象。鉴于此,浮华的“奢侈品”(bling)往偏小的内陆城市进军,沿海城市的旅行者,在旅行中开拓了眼见,需求更高的消费体验。阿曼多·布朗齐尼是意大利奢侈品牌联盟Fondazioni Altagamma的主席,他说这类顾客想要更加精致、前卫的设计。
数字化挑战
超三分之二的中国人通过网络搜索品牌信息,但是大多数奢侈品牌在数字化战略这块较薄弱。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加载国外奢侈品牌官网的时间比其它地区多四倍(因为大多数公司没有把浏览器加入中国防火墙,致使浏览国外网站时速度慢),而且网站上产品价格没有标注人民币和购买的选项。中国的移动业务发展越来越快,但是鲜有奢侈品公司的网站出现在移动设备里。
到目前为止,中国奢侈品买家,尤其是汽车,已经对国内汽车品牌感兴趣。但是混合汽车品牌会促使他们重新评估“中国制造”的价值(Made in China),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米歇尔·古泽兹(Michel Gutsatz)说。最近在学校举行的一次会议中,他向中国国家电视台CCTV指出,“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和“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都曾遭受嘲笑,但现在确是品质的保证。欧洲奢侈品公司从原先小批量生产发展为现在半工业化规模,要多多感谢中国市场对其产品似渴的需求。古泽兹先生建议奢侈品公司“必须多思考经济发展”,考虑到中国本身制造业的发展,而不是光靠出口奢侈品。从中国富人口袋里捞钱的买卖将继续发展下去,经济增长空间使得该买卖令人无法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