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新西兰毒奶粉事件令洋奶粉的神话破灭

2013-08-09 14:02:05 来源:大众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新西兰奶粉出事了?!多美滋有420吨问题乳粉出售?!雅培两个批次的奶粉也被撂倒?!8月的第一个周末,所有消费者被洋乳企的质量丑闻炸得头昏脑涨。震动过后,很多消费者免不了追问:还有什么是我可以给宝宝吃的?然而,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首先需要的,是我们能够看清同类事件背后的真相和逻辑。

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一则是因为民以食为天,这是千家万户的吃饭问题;二则我国食品安全确实出过问题,让消费者吃过大亏,所以大家对食品安全格外敏感。又重视又敏感的结果就是:吃过亏的人们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要求食品百分百“绝对安全”,一有风吹草动,就群情激愤,失去了理性思考和了解真实情况的空间。

此前的多例网络“发酵”事件就让不少食品领域的产品“躺着也中枪”。比如2012年在我国发生的12个食品安全热点话题,经过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不同行业的知名专家科学评估,发现其中10个事件根本就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而是误读标准或媒体的炒作。虽然事后证实为误报,但事发当时却并无这样的冷静思考,只有一片喊打之声。

但很多真正应该“喊打”的事件反而并未引起我国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就在今年1月,瑞典、英国和法国、德国等欧洲多国的牛肉制品中发现了马肉,原因是不法生产者“挂牛头卖马肉”;更早的时候,比利时还曾爆出过饲料公司把被二恶英污染的饲料出售给上千家欧洲农场和家禽饲养公司的恶性事件。这起事件造成了欧盟生鲜肉类和肉类深加工产品重大污染。这些事件让很多对“洋食品”充满期待的人们一片哑然。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理性看待食品安全事件?用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的话说:食品安全不存在零风险,这不符合科学,也不现实。消费者要有“可接受的风险”这个概念,通过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举例来说,去年美国曾发生过花生酱萨默斯菌事件。该事件涉及近20个州,所涉及范围之大,已是美国近期比较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在这件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媒体第一时间如实介绍了实际情况,并公布了涉及的企业和品牌。而美国的消费者并未因这一次事件较为广泛的影响范围而恐慌,也没因这几个品牌花生酱出了问题而对整个花生酱行业“一棒子打死”。事情最终以涉事企业产品召回赔偿和消费者继续正常的购买行为而告终。

在这件事情中,美国人之所以比中国消费者“淡定”得多,并非因为人家天性如此,而是因为美国拥有较为成熟理性的开放市场和透明的食品安全信息环境。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足够让他们做出理性的判断。

目前,我国食品市场的现状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零风险”的诉求相对较高,但同时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却严重缺失。因此,在科学事实与消费者认知间“信息真空”越拉越大的情形下,科学的声音有时显得并不动听,难以被消费者接受。但是,我们的生活需要的是理性准确之后的取舍选择,而不是情绪化的喊打后带来的无所适从。从这种意义上讲,虽然陈君石院士提出的“可接受的风险”这个概念听上去“不近人情”,但却更接近科学的原貌。

回到奶粉上来,因为涉及孩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零风险”的诉求更高,也因此产生了对于“100%纯净”的洋品牌奶粉的追捧。但洋奶粉是否真的百分百安全?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样美好。

记忆力好的读者朋友肯定还记得今年年初的新西兰奶粉双氰胺事件。如果现在追溯,这样的质量事件的仅仅只是“洋奶粉”的冰山一角。当年让欧洲举国哗然的二恶英事件、日本奶粉铯污染事件、韩国乳品甲醛污染事件,还有美赞臣蛋白质不达标被退货、日本雪印奶粉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惠氏奶粉坂肠杆菌超标、雅培奶粉甲虫门、雀巢奶粉碘超标等等……几乎所有国际知名的“洋奶粉”企业,无一幸免。

这种“洋奶粉”质量安全事件的频发,看上去似乎是一种“神话的破灭”,但事实上,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作为一个产业链如此长的行业,“绝对安全”本来就是我们设想中的“空中楼阁”。“我们只能无限接近、却无法永远保证零风险”这才是事实的真相。

由此可见,奶粉安全与否不在于姓“洋”还是姓“中”,国外企业如果监管不力,也会出现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国内企业如果质量把控够严,也一样能生产让宝宝健康成长的好产品。食品安全也许将是一个需要三方携手才能共同逼近完美的永久性命题:政府需要尽量全面的披露信息,营造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严控质量管理,无论出不出问题都勇敢承担其该有的责任;而消费者,则需要在接纳这样的现实后,擦亮眼睛,避免被情绪裹挟,学会用科学、理性的态度为自己的宝贝挑选最好的“口粮”。

相关报道

编辑: 王思宁 标签: 毒奶粉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