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银行消息,经国务院批准,2013年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除了美联储之外,欧洲央行是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央银之一。
“中欧之间贸易与投资往来频繁,但资本项目仍未放开,货币互换协议以及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无疑可以减少中欧贸易与投资往来的障碍和成本,进一步促进两方经贸关系,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胡琨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该互换协议是中国签署的第三大货币互换协议,仅次于与香港和韩国签署的协议。此前中国已与英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签署了类似的货币互换协议。
“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债务上限谈判,让全球许多国家对美国增加了更多的忧虑感,一定程度地引发了人们对美元的担忧。” 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黄日涵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美国永无尽头的“驴象之争”,国际市场对美元的信心越来越低。美国政局不稳给美元所带来的风险,让欧洲有些不安。
“美元和欧元都是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但是在流动性方面,由于现在不确定性的增加,有可能爆发经济危机。在流动性受限的情况下,中欧通过这种协议在贸易中不受流动性的制约,因为双方通过可以在一旦范围内使用兑换过来的对方货币去进行交易。”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张碧琼教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货币互换协定生成的部分原因就是由于欧洲央行以此来对冲美债问题所带来的风险。
无疑,这种“不确定性”将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带来机遇,但是这一机遇却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目前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最大瓶颈还是金融体制的相对滞后。金融领域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计划经济的政府管控模式。归根结底,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最终还是需要国内金融体制的支持。”黄日涵说。
“我们现在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要开的只是一个环节。开放金融市场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比如国内市场是自由化的,否则价格是管制的,境外自有资金的进出时,在对方套利的情况下,国内就会比较被动。因为开放的金融市场意味着中国将出现套利的机会,如果价格不是市场化的,那么在套利中很被动。所以一般来讲,资本账户开放、资本的自由流动是建立在金融市场的完善性上,比如市场机制是否健全,利率是否市场化。”张碧琼表示,目前的状态能够对上述障碍产生一定的倒逼作用。
事实上,我国国内已认识到了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就在今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公布了今后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工作的三大任务: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开展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工作以及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市场人士认为,这一部署意在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为金融改革做足铺垫。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最终还是需要国内金融体制的支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长,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终将加快,伴随国际市场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将促使人民币交易变得活跃,并最终促进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发展,形成压力倒逼金融体制改革。”黄日涵说。
(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