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香港最大规模首次公开募股的成败,取决于中国政府是否愿意保持信贷流动。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计划于12月12日在香港IPO,筹集25亿美元资金。“25亿美元”创今年香港上市最大融资规模。
1999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用于吸收中国四大银行不良贷款,信达就是其中一家。包括Och-Ziff和挪威央行投资管理机构在内的国际知名基金,正排队等候对信达的IPO投资。投资的依据是,信贷旗下的不良债务表现非常好。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信达将用IPO融资做杠杆,在未来两年内购买价值164亿不良债务。
一直以来,信达都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有将“不良少年”变成“金融小子”的能力。比如说,当中国政府重组国有企业时,信达将大规模的不良债务纳入囊中,换取在这些国有企业的股票。根据信达公布的内容说明书,从2010年到今年6月份,信达从这些股票的出售中获利130亿元。截至6月份,信贷不良债务资产的净余额为863亿元。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好信达的经营模式。
统计数据显示,在信达剩余72亿美元的债转股账面价值中,煤炭企业所占的份额超出60%。要知道,今年,中国的煤炭行业处于资金大失血的状态。此外,信达旗下近80亿美元的不良债务资产是房地产持有。在很多人看来,该行业被估价过高。
从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来看,信达的盈利过程或许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轻松。1999年,信达从建设银行手中买入价值2.47亿的不良债务,通过给该银行发行债券来支付了此桩交易。10年后,政府将信达持有的建行债务延长。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最有可能的原因在于,信达的低现金恢复率致使该公司不具备偿还本金的能力。此外,中国财政部与信达建立共管基金,用于保障前述金融债券的本金支付,而信达公司债券利息的支付继续由财政部给予支持。建行公告显示,共管基金的资金来源将包括建设银行在共管基金存续期内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以及财政部拨入的其他资金等。这个由财政部和信达公司共同成立并管理的共管基金存续期自2009年7月1日起,至2019年9月21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都不掩饰保持国有大型银行借贷的渴望,这也是聪明的投资者为何会对信达IPO产生浓厚兴趣的主要原因。在这些投资者看来,信达的IPO为自己押注中国政府将会“不遗余力地保持信贷流动,包括一旦信达的不良债务购买规模太大而变得不能处理时,政府会伸出援手”提供一个机会。
不过,我们不要忘记一点,那就是,对于中国家庭来说,这种政府发起的不良债务押赌游戏是非常可怕的。分析人士指出,政府通过压制消费者存款利率来为信达购买的不良债务提供津贴。作为回报,信达为银行制造更多问题贷款提供了更大的温床。
这是一种以破坏家庭财富为代价的循环。显然,并不利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前景。然而,只要投资者相信中国政府会为那些失去偿还能力的国企提供支撑,这种循环就将继续存在。然而,它不可能永远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