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中国|国际|评论|财经|博览|视觉|娱乐|时尚|论坛|博客|

近年来,一场加息狂潮似乎已经席卷全球。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将利率从46年来的最低位1%提升至目前的5.25%。欧洲央行则连续8次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60年的低点2%上调至4%。而在2006年7月14日,五年多来一直实施零利率政策的日本也终于按捺不住,作出了加息决定。这意味着日本的零利率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同时也标志着全球宽松货币政策时代的结束。还有……这些国家和地区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而决定加息?他们的决定对中国乃至世界会造成什么影响?

 
从2004年6月30日起,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把联邦基金利率从46年来的最低位1%提升至目前的5.25%。然而从2006年下半年起,美联储一直维持利率不变,美国加息周期似乎已经到了尽头?此后甚至出现了降息预期。但今年美国经济出现反弹,分析师纷纷认为美联储越来越不可能转入降息,反倒是对通胀更加关注。
 
一如大多数人的预料,美联储的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作出了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由此,始于格林斯潘时代的连续17次加息也就此打住。<<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251.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哈里斯指出:“市场似乎认为美联储暂停加息可能意味着加息周期已经完成,但在我们看来,暂停加息意味着紧缩将会放缓,而不是停止升息。”他还表示,现在市场预期美联储很有可能会在年底减息。<<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444.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随着美元加息周期或将结束,人民币升值压力重新加大,对此,分析人士建议,我国货币政策宜早作准备。但另一方面,升值压力上升所加剧的人民币流动性过剩局面,对目前的A股市场形成重要支撑。<<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296.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一般而言,停止升息会提振股市,但美国市场当天的实际行情却出现小挫。看来,美联储未来仍可能加息的心理预期仍使市场承压。<<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270.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主要有以下五大因素:第一是美经济增长速度。第二是通货膨胀压力。第三是平衡赤字。第四是就业。第五是房地产市场。<<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289.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美联储开启伯南克时代

美联储加息牵动股市

格老宣布美联储四年来首次加息

 
 
欧洲央行从2005年12月启动加息周期,连续8次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60年的低点2%上调至目前的4%。
 
欧洲央行自2005年12月启动紧缩货币周期以来,已加息25个基点8次。但市场对欧洲央行是否继续加息意见不一,过半的受访者预期在第三季度末会加息至4.25%。<<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649.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6月6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欧洲央行加息25个基点,将利率提升至4.0%。<<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465.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在欧洲央行将关键的贷款利率由3.75%上调至4%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总裁特里谢表示,欧洲央行将“密切关注”欧元区通货膨胀状况,并根据需要作出政策决定,但在加息问题上不会事先作出承诺。<<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658.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欧洲央行的决策者警告称:投资者可能低估了市场大幅修正的风险,而过度乐观的风险评估使全球利率处于不正常的低水准。<<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657.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市场预期,为对抗通胀,欧洲央行在今年还将采取新的加息举措。鉴于欧元区经济强劲增长,瑞士银行等权威投行日前已经上调了对欧洲央行的升息预期。<<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655.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接管欧洲“钱袋” 特里谢原是“爱诗”族

欧洲央行加息影响汇率

欧洲央行加息影响股市

 
 
2006年7月14日,五年多来一直实施零利率政策的日本也终于按捺不住,作出了加息决定,将银行间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这意味着日本的零利率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同时也标志着全球宽松货币政策时代的结束。
 
日本央行<<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698.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许多分析师认为,这意味着日本的零利率时代可能即将过去,同时也标志着全球宽松货币政策时代的结束。而以日本股市为主的亚洲股市也提前作出反应,纷纷出现下跌。<<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679.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有观点认为,如果加息能保证日本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将有利于中日两国的经贸往来,从而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673.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分析师称,日本政府公布的乐观数据,增强日银加息预期,导致短期和长期日本国债的收益率双双上升。交易员称,日本利率上升令东京及海外市场的外汇投机人士感到不安,他们解除了此前建立的押注美元和欧元的日圆融资套利头寸。<<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691.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日本央行行长福井俊彦

 
 
新西兰央行宣布升息25个基点,将利率提升至发达国家中最高的8%,英国央行很可能继续加息,香港近期也受同业拆息高企的影响,市场一直担心迟早会加息……
 
英国央行加息旨在玩障眼法?<<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719.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昨晚,英国央行召开了新一轮议息会议,宣布将利率提升25个基点至6年来的高点5.5%水平,这是该央行去年8月以来第四次加息。<<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705.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6月7日上午5时,新西兰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加息,将其基准的官方现金利率从7.75%调升为8.00%。新西兰元是世界主要交易币种中利率最高的一种,这次加息更加强了其高息地位。消息公布后,新西兰元汇率攀升至22年高点。<<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2/content_892711.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正如市场预期的一样,澳大利亚央行2006年11月8日宣布将利率水平调高25个基点至6.25%,并暗示该国未来的经济将面临更多挑战。这是澳大利亚央行今年来第三度加息,并令该国利率水平创出6年新高。<<a h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07-06/13/content_893101.htm class="l-a5" target=_blank>详细>
 
史蒂文斯执掌澳洲央行 首要任务为抑制通胀

英国央行行长:誓做“人民的行长”

 
友情链接: | 和讯网 |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 | FT中文网 | 新浪财经 | 搜狐财经 | 凤凰网财经频道 | 新华财经 | 每日经济新闻 | 腾讯财经 | 网易财经 | 人民网经济 |
| 全景网 | 猫扑财经 | 金融界网 |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