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新农村时代"行路难":建养并举是关键
[ 2007-06-13 10:57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行路难,位列当前农民群众面临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四大难"问题之一,是农民致富路上的一大拦路虎。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农村行路难问题,如2006年,中央财政就为农村公路建设投入175亿元,各级地方政府为"村村通"投入巨额资金更是不遗余力。可以说,农村行路难这一老问题已经得到极大缓解,许多农村都实现了村村通油路。但半月谈记者在河南农村采访发现,许多地方虽然铺了路,但道路的规划、养护、管理等问题又接踵而来,新农村时代出现的这些新问题仍然让农民群众行路不易。

规划差、标准低,虽说"村村通",难解"行路难"

从2005年起,河南省农村公路"村村通"全面启动,两年来,河南省共投入资金128亿多元,完成乡村公路新建、改造5万多公里。2006年底,河南省辖市中有13个宣布实现"村村通"。据了解,2007年河南又筹资50亿元,将新建和改造2万公里乡村公路,年底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通水泥(油)路。

"村村通"之后农民就会告别"行路难"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一些已经宣布实现"村村通"的地方,许多农民并不完全认可。

半月谈记者来到河南省原阳县阳阿乡宋圪当村,当地群众说,宋圪当村是阳阿乡、路寨乡等4个乡的交界处,除了一条上个世纪90年代修的油路与阳阿乡政府相通外,去其他三个乡的路都是土路。记者发现,这三条土路实际上已变成了三条"土沟",有些地方路肩比路面高出半尺。村民宋景旭说:"一下雨这路就不能走,有人想骑摩托过,可摩托车不是潜水艇,一下路排气管就被水漫了。"

去年年底,原阳县宣布实现"村村通"后,宋圪当村村民宋洪德找到阳阿乡一位副乡长,询问:"俺村离路寨乡王村只有3里,油路在哪里,怎么走?"这位副乡长说:"你可以先到阳阿乡,再绕到路寨乡,从路寨乡再到王村。"宋洪德说:"我要这么走,3里就变成了30里,这种'村村通'不是糊弄人吗?"

原阳县县乡道路管理段段长李廷堂对记者说,群众对"村村通"概念理解有误。按河南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文件,所谓"村村通"是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工程,是指行政辖区内行政村与外部连接的一条主要出口道路建设为水泥(油)路。一个村只要有一条水泥(油)路与外界相通,就算"村村通"了。

记者在原阳县采访发现,大量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甚至80年代修的路也通过了验收,一些路路况极差,接近报废。而李廷堂告诉记者,这次"村村通"验收,河南省有一个原则,凡是历史上修过路的,都算通。目前全县农村公路中有600多公里属于历史上修过,大部分路况较差。而据河南省交通部门的调查,目前全省农村道路技术等级整体偏低,路况较差,86%属于4级以下;由于2002年以前河南省农村公路修建标准低,加之公路防护等配套设施不齐全,致使相当数量的已通水泥(油)路的行政村道路路面损坏严重,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民出行。2006年起,交通部计划5年内投资1000亿元改造乡村道路,这些路况较差的路,有望今后改善。

"失养"严重、私自收费,农村公路呼唤建章立制

随着河南省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只建不养、养护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了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据河南省交通部门统计,目前河南省农村公路12.6万公里,能保证常年养护的仅占总里程的10%左右,而且主要为县道,大部分农村公路处于"失养"状态,只能维持简单的季节性养护和临时性突击养护。目前,大量的农村公路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使用寿命缩短,不能保障正常的运输,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河南省濮阳市交通局地方道路管理处处长吴法尊说,公路是"三分建设,七分养护"。但农村公路养护十分困难:一是经费不足。目前,濮阳市交通部门征收的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拖拉机养路费用一年只有1000余万元,对于全市4592公里的农村公路养护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再加上长期以来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地方政府养护观念淡薄,使濮阳市绝大部分农村公路处于"失养"状态;二是保护困难。由于近几年来交通量的增加,尤其是一些重型车辆,为了逃避干道上超限车辆监测站的检查和收费站收费,常常绕道行驶在农村公路上,导致许多新修的公路路面出现网裂、沉陷、坑槽连片、前修后坏等情况。

一些专家指出,"村村通"公路本身等级较低,许多使用寿命不足五年,如果养护跟不上,将陷入前修后坏的恶性循环,"村村通"就会变成"一时通",造成财力的巨大浪费。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农民为了保护公路,或在路上设"隔离墩",或设卡收费,以收代养。这些收费没有合法凭据,已经严重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公路法。专家指出,村民强收"买路钱"是违法行为,但也反映出广大农民关注村级公路建设质量、加强道路养护管理的良好愿望,这表明,农村公路管理需要建章立制。

根治行路难,"建养并举"是关键

近年来,虽然河南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难度大,建设任务与资金筹措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河南省尚存缺口25亿元,而基层政府配套资金筹措更为困难。原阳县县乡道路管理段段长李廷堂说,要建成农民心目中的"村村通"工程,就目前原阳县的投入情况而言,起码还得10来年。

专家建议,国家应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为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建议逐步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列入省级财政预算,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的新机制,还可以探索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公路建设的各种渠道;建议国家尽快制定相关法规,规范农村路政管理。

为解决农村道路养护问题,2006年底,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是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负责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据了解,今年河南省将拿出2.8亿元的汽车养路费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农村公路养护没有专项资金可望成为历史。

(来源:半月谈 2007年05月29日)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