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无知者有畏
[ 2007-07-13 14:26 ]

“消费者面对‘洋食品’时,应比面对国内食品还要理性。”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教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进口食品总量逐年攀升。相对而言,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就会比较突出。现在,进口食品主要是生物源性安全问题,比如说微生物超标、寄生虫等。还有就是中文标签不合格现象比较严重。”

另外,何计国认为有关部门检验检疫的过程也会出现漏洞。检验部门通常只能抽取一些样品进行检验,可能样品是合格的,但是未被抽取的食品中微生物超标。因为微生物污染无处不在,不可能对每个进口食品一一检验。

何计国不无担忧地说:“现在比较严重的是许多消费者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他们一味追求洋食品的时尚新奇。对食品的产地、配料、注意事项很少关注。对进口食品的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这让许多不合格的进口食品、甚至假冒伪劣‘洋食品’有了可乘之机。”

那么,应该如何“体检”出舒心又安全的进口食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博士白凤梅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一般顾客在购买进口食品时,只要看三处便可初步确定进口食品的真假、安全性,并了解其“出生”信息,概括起来就是要“两看一查”。

一看,每件进口商品只要上架,都会有一个新的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不仅和外文内容完全相同,还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在中国国内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必须是中文黑色字体。

二看,检查是否贴有激光防伪的“CIQ”标志。“CIQ”是“中国检验检疫”的缩写,自2000年开始,该标识对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食品统一加贴。

三查,查看经销商有无“进口食品卫生证书”。该证书是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进口食品包括生产批号在内的详细信息。只有货证相符,才能证明该食品是真正进口的。

***外国消费者冷落进口食品

在采访中,《国际先驱导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外国人购买进口食品的热情并不高。

丁舒雨,来自美国,但她却比较喜欢买中国生产的食品。她很少去购买美国的进口食品,她觉得中国产的外国品牌的食品就能满足需求,这些产品在口味上差别不大。

韩国留学生尹淙炫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觉得韩国进口的商品如饼干等,和中国商品的区别不大。另外,他会遇到进口食品的质量问题。如金枪鱼罐头,因为到中国路途遥远,路上会出现碰撞。有些罐头买到手的时候已经被压扁变形。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变质。另外,韩国泡菜属于需要低温保存的食品。如果包装袋出现膨胀,就已经变质,他也不会买。

尹淙炫告诉记者,他还碰到过韩国一些专卖店将一些免费的赠品拿到中国来当正常商品卖的现象。但由于“赠品”的标识并不明显,回家发现之后也只有无奈。

新加坡留学生宋伟伦也不常买进口食品,稍微例外的是咖啡。他说:“中国产的咖啡实在很难喝,咖啡一定要买新加坡原产的。”

记者在北京某大型商场看到,和国内产品柜台前面的人头攒动相比,进口产品柜台前要冷清许多。柜台售货员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其实,外国人很少来买这些东西,国内的白领人群以及一些中年人是购买主力。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博客)


 12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