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面前崛起还是倒下?全球豪门继承人面面观
[ 2007-07-23 10:57 ]

·香港新鸿基集团郭氏三兄弟

说起香港新鸿基地产集团的郭氏三兄弟,首先要讲到他们的父亲、公司创办人郭得胜先生。从经营洋货买卖起家,到成为现今香港最大的地产企业之一,郭得胜在财力和人力储备上为此后新鸿基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1990年郭得胜因心脏病复发去世时,新鸿基地产的市值已达254亿港元,与1972年上市时相比,增长了63.5倍。

郭得胜去世后,新鸿基地产掌舵的是接受过精英教育的郭家第二代。担任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老大郭炳湘和担任副主席的老二郭炳江在英国伦敦大学分别获得结构工程学硕士和经营学硕士学位,同样担任副主席的老三郭炳联毕业于剑桥大学,后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郭氏兄弟的顺利接班令公司更上一层楼。1992年底,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地产,成为香港乃至亚洲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它的投资方向在相当程度被业内外看作一个地产投资的风向标。除了物业销售和出租,新鸿基集团还积极投入酒店、交通、电讯、金融等多元化经营。

在郭氏三兄弟联手掌舵下成长为“地产巨无霸”的新鸿基集团让外界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为难得的是,三兄弟从未传出争夺股份或发生冲突的消息。非但如此,三兄弟在发表公司业绩或捐赠慈善基金等处理重大问题时,总是坐在一起认真讨论后再做决定,而且总是一起参加记者招待会。财阀三兄弟如此和睦的秘诀是什么呢?他们认为,这都是从小开始父亲谆谆教导的结果。

***“不甘守成”型

代表人物:

·香港“小超人”李泽楷

李泽楷

与香港众多的“二世祖”不同,李泽楷最大的理想就是独立于多年稳坐“亚洲首富”宝座的父亲,每当媒体以“李嘉诚之子”称谓于他时,他都会大光其火,以至于有一度其秘书不得不事先提醒记者在采访中不要提及李嘉诚的名字。他的这种“叛逆”性格让老父头痛不已。“莫说他已经40岁,就算他只是14岁,我也管不了他,”李嘉诚曾公开表示。

14岁那年,李泽楷跟随被斯坦福大学录取的哥哥来到美国。李嘉诚的本意是兄弟两人有个照应,不料到了美国后,李泽楷与哥哥极少往来,甚至连父亲为他在银行里准备的一笔存款都没有动用,而是靠在麦当劳打工以及当高尔夫球童来挣自己的生活费。高尔夫是李嘉诚最为喜爱的体育运动,后来却成为李泽楷最为痛恨的运动。因为当球童要背负沉重的球棒袋,致使其右肩拉伤,至今旧伤还屡有发作。

大学毕业后,李泽楷的第一站是去加拿大当投资银行家,第一次乘坐飞机头等舱也是在那时实现的。两年后,李泽楷被召回香港加入李氏家族企业,但从步入商界第一天起,他就决意要走出父亲的影子。当父亲的和记黄埔表示放弃发展卫星电视计划时,李泽楷却从父亲处借来了1.25亿美元,于1990年建立卫星电视公司。通过与BBC及MTV展开广泛合作,李泽楷的卫星电视王国迅速扩大,其商业风格也与父亲截然不同。1993年7月23日,李泽楷只身一人与全球传媒大亨默多克在地中海的一艘游艇上谈判两个小时,成功地以9.5亿美元将卫视易手,盈利逾8亿美元!

 12345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