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首相安倍
[ 2007-09-20 15:52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过去一年间,安倍政权关于改革提出了很多口号,但是并没有提出一个清晰的改革日程表。我认为这是他真正的失策之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政权时期的改革设计者竹中平藏作此评论。

尽管此前已有预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选择在9月12日下午——临时国会全体会议代表即将向他质询之际——忽然宣布辞职,还是让人颇感意外。

安倍去职,自月前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以后,就被朝野看做是势在必行的选择。但直到9月12日之前,安倍所有公开表示及政策运筹,均立足于继续执政。不久前,安倍刚刚改组了自民党高层人事和内阁,以图重振政权。10日,安倍还在临时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原定于12日、13两日众议院全体会议代表将就此向安倍质询。这一日程当然已被取消。

从一年前接替小泉纯一郎时高达67%的支持率,到一年后降至30%以下,最终以黯然去职告终,出身显赫政治世家的安倍的这一结局,不仅是其个人政治生涯的一个悲剧,也使日本已经动荡的政局和经济改革前景更加不明。

去职动因

安倍在记者会上表示,促使他下决心辞职的理由是,未能实现与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就海上自卫队印度洋供油活动进行磋商。“我本身已成为继续供油活动的阻碍。”安倍说。

此前,在悉尼参加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安倍于9月9日会见记者,再次把海上自卫队基于《反恐特别措施法》在印度洋上继续进行供油活动,定位为对国际社会的“公开承诺”,表示如果无法继续供油活动,他将承担政治责任,安倍内阁全体辞职。他还表示,将尽早与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就此举行党首会谈。

但小泽的态度强硬,一再表示坚持反对继续进行供油活动,亦反对延长将于11月1日到期的《反恐特别措施法》。该法是宣示日本朝向“正常国家”迈进的标志,也是安倍本人以及其政权的标志和最大的合法性来源。

日本临时国会原定从9月12日起针对首相安倍晋三的施政纲领进行提问。日本海上自卫队能否继续在印度洋实施燃料补给活动,在本届临时国会召开前已成最大焦点。安倍选择在这个时机辞职,被在野各党批评为“极其不负责任”,试图“临阵脱逃”。

但追根溯源,安倍辞职的根本原因,乃在于此前自民党参议院选举的惨败。而选战败北的原因则是大臣涉嫌腐败、养老金记录缺失、安倍用人不当等内政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随着安倍8月底重组内阁而获得突破性的解决。

伴随着自民党败选士气低迷的,是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势力的提升。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在政坛上日益活跃,他在《反恐特别措施法》上毫不妥协的态度,成为压垮安倍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巅峰到谷底

去年9月,年仅52岁的安倍接替小泉纯一郎,成为日本战后最年轻的首相。

作为日本首位“二战”后出生的首相,年轻的安倍在重视辈分等级的日本政坛属于异数。其赖以成名并最终为自民党内派系认可的,并非他在经济改革上的建树,而是他在外交方面展现的务实主义以及在实现日本“正常国家”方面的强硬立场。早在出任前首相小泉的内阁官房长官一职时,安倍就因在朝鲜绑架日本人质事件上的强硬立场而著称。

安倍上台后,力推名为“致美丽的国家——日本”的政权公约,称要强化政治领导力,建立以首相官邸为主导的领导体制;要强化日美同盟;在亚洲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加强与中、韩等近邻各国之间的信赖关系;推动与美、欧、澳、印等拥有共同价值观国家之间的对话;等等。其大目标则是实现战后日本的政治崛起。

上任之初,安倍曾以主动访问中国和韩国的“破冰之旅”,试图由此打开以修宪为核心的重塑日本政体的通道,为此曾得分不少。此后,他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延长海上自卫队在海外的服役时限并扩展自卫范围。今年3月13日,日本又与澳大利亚签署了“日澳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更是其执政期间最重要的议题。为此,他还推动执政联盟在国会通过《国民投票法》,为修宪在程序上铺路。此次日本国会参议院改选之前,他曾信心满满地表示,“参议院选举是推动修宪进程的大好时机。”

然而,就在安倍在外交关系上主动出击赢得好评之时,却在内政问题上频频陷入危机。养老金记录不全、内阁成员接二连三的失言和内阁大臣权钱丑闻频发,引发了国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安倍的支持率直线下降。并最终导致自民党在7月底的参议院选举中惨败。

在分析人士看来,安倍的结局,实归咎于他的政策失误及缺乏果敢的性格。

“安倍热衷于教育、安保和修宪等方面,而把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养老金、农业和地方问题抛在了脑后,”原《朝日新闻》编委村田泰夫对《财经》记者说,“安倍想做的事与国民对于政府的期待是相背离的。”

村田认为,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恰恰是敢于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人,代表性事件就是邮政民营化。小泉的激进改革得到了国民的理解。安倍相对于小泉年轻,国民期待安倍能够进一步进行改革。但是,安倍既没有真正进一步推进小泉改革,也没有校正小泉政权留下的负遗产——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扩大等。

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今井健一则对《财经》记者表示,安倍过去赢得人气,主要靠与朝鲜谈判中的强硬态度以及右翼支持,但在接任首相后,在继续小泉改革上并不果断勇敢,也没有显露出才能。他的政治语言过于抽象、暧昧、中庸,很难在民众中引起共鸣。另外,安倍缺乏处理危机的意识和能力,对民意变化不敏感;再加上内阁阁僚接二连三出现丑闻,安倍没有采取果断应对的态度,使得他人气骤降。

(来源:《财经》杂志总194期 《财经》记者 林靖 黄山)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