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0月21日出版的美国《华盛顿邮报》刊发文章《追逐中国梦》,记述了世界各地移民来中国工作生活,圆自己“中国梦”的情况。该文编译如下:
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移民正向东方进发,而不是西方,以寻求安全,宽容和机会
三年多来,哈立德•拉希德和他的家人在巴格达度过的夜晚总是提心吊胆,炸弹就在他们家附近爆炸。像在他之前的一代又一代想成为移民的人一样,他梦想在世界上其他地方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是在哪儿呢?
这个地方的安全是拉希德考虑的首要条件,而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开明态度和光明的商业前景对他而言也很重要。
不久之后,他定居在了拥有他所期待的一切的地方:中国。
对于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的移民而言,中国——而不是美国——是机会无穷的地方,在这里个体企业可以获得奖赏,包容是世界性的。
“在中国生活是对我们有好处的。很长一段时间了这是第一次,我们全家人都体会到了非常高兴的感觉,”50岁的拉希德说,他和自己的妻子以及5个孩子于今年2月移居到浙江义乌,一个上海以南4小时车程的商贸城市。
虽然中国并不正式鼓励移民,不过在让(境外人员)获得长期签证变得越来越容易——尤其是对商人或者那些拥有创业梦想和现金储备的人。一般情况下,(在中国获得长期签证)所需要的就是得到当地一家公司的邀请函。
目前,共有超过45万人在中国持有一至五年期的可延期居留证,相比2003年时的23万几乎增加了一倍。另外有700名外国人根据2004年生效的一项制度持有令人艳羡的“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中国对外国人开放的一个例证是外来族裔聚集区的再度出现,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现象还从未出现过。相比那些受临时指派的外籍商人经常光顾的居所,这些族裔聚集社区规模更大和而且结构更稳定。
北京北部的望京地区是一个庞大的韩国城,(韩国人)在这里有杂货店、学校、教堂、歌厅以及自己的日报。数英里之外,在这个城市的日坛公园一带,店家标志都注有西里尔文,商贩说着俄语欢迎来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国民光顾。
在东部省份浙江,义乌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大批发市场的城市,“异国情调一条街”在夜间灯火辉煌,商贩们售卖烤羊肉串和五彩缤纷的水烟袋以及浓糖茶饮,服务对象几乎全是阿拉伯客人。
中国共产党在广交朋友、同外国交往并鼓励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第一次尝试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那是中国当时致力于传播社会主义并团结全世界劳苦大众。
在过去20年中,中国政府已逐渐让自己的穆斯林重建在文革期间被破坏的建筑。伊斯兰学校已经开设,伊斯兰教学者还被鼓励到国外去进修。
在中国学习的尼日尔25岁小伙儿阿达穆•萨利苏说:“在美国,信仰我的宗教的人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他们(美国人)对穆斯林的印象是他们是恐怖分子。在中国人看来宗教不是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你的宗教,就这样吧’。”
在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的资助下,萨利苏正在福建省的厦门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硕士学位,厦门市在公元七世纪和八世纪就有繁荣兴旺的阿拉伯商人社区。萨利苏23岁的弟弟努尔•马哈曼今年秋天也来到中国留学,正在上海攻读石油化工硕士学位。
在义乌这样外国人相对集中的地方,清真寺也获得比其他一些地区更多的自由。这里一座清真寺的伊玛目估计已经有超过2万名穆斯林移民在义乌定居超过5年,这其中约有1000人来自伊拉克。伊玛目马纯真(音)说:“主要的感觉是他们在这里可以享受自由,人们在购置公寓和汽车,他们想在这里过美好的生活。”
2001年马纯真第一次从北京来到义乌时,他只率100多名会众在租用的旅馆房间进行集体礼拜。如今,他和大约8000人在闪亮的清真寺进行祈祷,这座清真寺的修建资金来自于定居于义乌的外籍人士。
中国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发放奖学金。该项目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时开始运作,到最近几年发展尤为迅猛。1996年,中国向约4200名外国人发放了奖学金。去年,这一数字已达到8500人。
中国有许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留学生们对中国的兴趣有许多来自于这些人的故事。穆阿塔西姆•安瓦尔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萨达姆当政时期,安瓦尔在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聚居的地方长大,是家中12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们家靠在埃尔比勒的集市上卖袜子糊口,过着贫困的生活。美军攻入伊拉克后,安瓦尔的一个哥哥想了个主意,试着从中国进货运到伊拉克卖。2003年10月,安瓦尔到中国来帮哥哥做生意。当他刚下飞机,闻着陌生的味道,看着陌生的景观,他的第一反应是:“我想最多呆一个星期,我很快就回去。”
然而与中国做生意进展得比所有人预料的都好。在掘到第一桶金后,安瓦尔一家把埃尔比勒集市上的小摊卖掉,开了一家大的商店,很快又开了9家商店。接着他们开办了一家工厂,还拥有5个仓库。安瓦尔说:“现在我们盖起了一座6层的楼房。我们把房子租给别人。”安瓦尔一家现在不是在做小买卖,而是拥有了一家公司:al-Sabeel综合贸易公司。
如今,29岁的安瓦尔已经有足够的资金将27岁的妻子接到中国居住,他的妻子巴拉•巴尔赞以前是一名初中教师。安瓦尔正在计划将自己的两个孩子——2岁的萨瓦和8个月大的艾哈迈德——送到一所中国学校接受教育。安瓦尔的一个哥哥、2个表兄弟和其他亲属也已经搬到义乌生活。
安瓦尔说,他在中国生活比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更幸福。“我的一个兄弟在荷兰住了9年。在那里,如果你是一个外国人,你就会低人一等。当他来到中国后,一切都不同了。在这里,如果你是一个外国人,你比中国人还要享受更好的待遇。”
与安瓦尔类似,巴格达的居民拉希德也在中国发了大财。拉希德说,当他告诉自己的孩子们要搬家到中国时,所有人都哭了。他们不想离开家。但在过去的8个月里,生活已经变得非常舒适。拉希德说:“我喜欢和平。我不想听到炸弹和仇恨的声音。”
(谷雨 陈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