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亚马逊科学探险考察惊心动魄一个月
[ 2007-11-06 17:11 ]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今晚报 李贤

当一名记者就是要敢于接受挑战,我把每一次采访都当作一次使命。

2004年8月到9月,我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和今晚报联合发起主办的亚马逊科学探险考察,在这一个月里,我把自己对新闻的热情转化成了面对凶险时的坦然和力量。回来后,我感觉到,我的这种热情引起了读者的振动,从而也更坚定了我对新闻事业一生追求的信念。

"马桶排蚊法"

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很宽,最宽处河面达七、八十公里,所以又称河海。第一次登上科考船,它的美丽神奇一下就冲进我们的视觉空间。河流对岸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如翠绿的地毯无限地延展开去。第一次进入原始森林,我就被大黑蚂蚁蛰了,又痛又痒,使用风油精也没起到什么作用,当地向导使用丛林中松香树的叶子为我止痒止痛。从那开始,科考队就与毒虫毒蚊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科考船深入亚马逊河400公里的那个晚上,我们遭到了第一次蚊虫的包围。各种会飞的蚊虫看到科考船上灯光,就哄压压地飞过来了,在船上行走,它们会随意地拍打在你的脸上。时差刚好是12个小时,晚上6、7点,正好是咱们早上7点发稿的时候,打开电脑,电脑屏幕上就爬满了会飞的大虫子,看不见打过的字,就用手把它们捏走,刚捏走一只,又来一只,穿得严严实实,还是被它们咬了十几处伤口。这儿的蚊子个头大,很胖,有点像苍蝇;另外还有很多种会飞的其他昆虫,他们也喜欢落到人的皮肤上吸血。为了不让蚊虫进我们船上的不到4平方米的寝室,我同同事王津商量好,进门先敲门,听到敲门声后,把室内灯关闭后再开门,这样蚊虫不会见灯光进来,出门前也是这样,先灭灯,然后快关门。晚上我们还是被不知从哪里来的蚊子叮醒了,身上留下第一层包。第二天,我从中午就开始关门关窗,省得它们晚上进屋里咬我们。并且我还出了一个主义,就是晚上先把小屋的灯关了,把连接寝室的厕所灯打开,过一会,蚊虫们就都到厕所里了。随后,把厕所门关闭,把手电打开放在马桶深处,之后冲水,很多蚊虫都这样被排出了室外。这个发明通过海事卫星及时刊发了,题目叫《本报记者发明"马桶排蚊法"》,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巨蟒遭遇记

的确像人们传说中的,亚马逊河流及其两岸潜伏着各种危险。在一次我们深入丛林采访当地土著人时,包括我和王津在内的3名队员遭遇巨蟒,并被追逐。当时正赶上大批科考队员从一土著村落返回,我们3人因采访土著人种植的菜园落在大部队后一段距离。从菜园附近的一片灌木丛走出时,我们听到有巨大的穿梭树丛的声音,我们回头,在距离我们4、5米处的草堆里发现了这条大蟒蛇,当时我下意识去摸腰包里防蟒蛇侵袭的硫磺,可根本没有时间掏出来。只有奋力向前跑。蟒蛇离我们越来越近,在我们绕过一棵大树,冲土著人农舍方向跑的途中,突然迎面跑来一个人。回头时,我们看到大蟒蛇正在草丛里拼命挣扎,站在旁边一高大土著人手里紧握着一血淋淋的大铡刀片。原来大蟒蛇刚才被土著人砍了一刀,身体躯干与尾部只剩一点皮肉粘连。当土著人再次举刀时,大蟒蛇已挣断皮肉,朝相反的方向奔逃,随后跳到附近亚马逊河的一条小支流里。

被砍掉的蟒蛇尾部约有1.5米,约占整个蟒蛇的1/3,当地人告诉我们,这种蟒蛇为亚马逊地区最大的一种,善于主动对靠近它的人发动攻击,十几年来,该土著村落里已有多名儿童被这种蟒蛇袭击后丧命。

走进食人族部落

睡在科考船上的夜晚,总有不眠的时候。有一夜,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我问下铺的王津:"你想去食人族部落吗?" 为了食人族的报道,我们激动得后半夜也没怎么睡着。

第二天,我将这个想法跟科考队的负责人讲了,他们不同意我们去这样的地方,说太危险。当时我们的船正从尼格罗河上游往回返,停在了一个只有几百户人家的小镇---巴塞洛斯。科考队队长说:"上午,大家可以去镇上转转,买点东西,吃完中午饭下午2点咱们启程。"我跟王津到了镇上一打听,说离该镇50多公里的支流深处有食人族部落。我们很兴奋,立即返回科考船,动员快艇手、当地土著人小伙子苏博跟我们一块去。

苏博从镇上带来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说这个人认识那个部落的人。有他跟着去,咱们更安全。

快艇在窄小的支流里飞奔,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在丛林深处看到了一片以圆顶木屋堆成的部落。在靠近该部落河边处,我们首先遇到了一个叫托尼索的印第安老人。他看起来有70多岁,从谈话中,我们得知,他是从镇上找来的那个当地向导的朋友,自称是奇恐那(TCHIUNA)族,一个吃人族的后裔。托尼索带我们在部落里到处转转,在这个被丛林覆盖得密不透风的小村落里,没有人在外面走动,只有几只狗来回溜达,不时朝我们狂叫。

托尼索看出了我们内心的恐惧,他笑着说:"放心吧,现在你们是安全的,部落里已经几十年没吃过人了,再说你们是我们的朋友。"

随后,他向我们介绍了部落里吃人的历史:部落里吃人最早源于部落之间的冲突,在冲突中失败一方的首领一般会被带回来烤了,大伙分了吃。后来,吃人逐渐成了习俗,对于一些不守部落规矩、屡屡犯错的人,会被一些勇敢的人杀了吃掉。后来天气恶劣,粮食匮乏时,吃人就更加厉害。尤其针对外来人,不管你从哪里来,只要你入侵到部落里,就会被视为猎物,统统吃掉。伴随猎捕丛林动物的工具越来越多,捕猎技术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觉得吃动物从心底里比吃人放松。而且部落里的人们开垦丛林种植水果越来越多,有的还养殖家畜,吃人开始慢慢被人遗忘,现在人人都意识到吃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当我们从部落回来后,我们又庆幸又激动,庆幸不是在几十年前来,激动是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素材,又可以写一条读者爱读的新闻了。

经历风雨见彩虹

在为期一个月的科考中,我与我的同事王津独家或带头深入危险领地,采写出了如“巨蟒向我们张开喷血大口”、"走进食人族部落"、"与食人鱼亲密接触"、"寻找美洲豹"、"巨型蜥蜴,你好!"等近百篇有影响的报道。其中数十篇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60余家媒体转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科学界、探险界及媒体高度赞扬我们身上表现出的一个记者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崇高职业精神。中央电视台10频道2004年11月10日以《生死亚马逊》为题,为我们做了一档30分钟的专题访谈节目,将我们的采访经历向全世界推介,称为中国新闻界争得了荣誉。我还随后荣获由该栏目与相关部门参与评选的2004中国十大风云记者提名奖称号。鉴于在读者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05年我荣幸的被评为天津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来源:中国记协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