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记者
[ 2007-11-06 17:11 ]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记者

山东省城新闻媒体奋战在“7.18”抗洪第一线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7月18日,济南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驻济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胸怀崇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奋起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克服艰难险阻,用镜头用笔记录报道全市干群英勇救灾的动人事迹,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新形象。现选取其中几个片段,刊载如下。:

大众报业集团齐鲁晚报机动新闻中心记者--

“用身体和生命记录抗灾事实”

7月18日下午5时,济南市突降特大暴雨,市区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51毫米,是济南市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大一场特大暴雨。省城不少地区积水成灾,大部分路段交通瘫痪,人员财产损失严重。

灾情就是号令!齐鲁晚报机动新闻中心主任王铁立即组织记者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车走不动了,挽起裤管,兵分四路,沿和平路、泺源大街和历山路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涉水出发。大雨,急流,残酷无情。人,车,路,河,整个城市,处处笼罩着焦虑,流淌着伤感,充溢着抗争。推车,救人,采访,什么也不能耽搁。

新闻记者的责任与使命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他们亲眼看到暴雨洪水如何冲进民居和商场,干部群众如何英勇顽强的与洪水灾害作斗争。记者张庆村回到办公室露出手上推车时留下的伤口,徐延春在车轮底下救了一个姑娘后又接着采访。有记者说,这次采访是在用身体和生命记录事实。采访归来,顾不得换衣服,马上写稿:电脑前、站着的、蹲着的、光膀子的、光脚的,忙个不停。

第一轮稿写毕,时针已经指向凌晨。记者常新喜、邱志强、张庆村、高红日、尉伟等没顾得在办公室眯上一会又扎进漆黑的夜,在雨后一片狼籍的街道开始新的采访。当他们提溜着手电和相机"巡逻"完了大半个城市回到办公室,已是19日早上6点15分。

据统计,在这场大暴雨中,晚报共有30余名记者奔赴在第一现场。他们用血和泪履行一个新闻人的原色、本分和责任。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他们被这个城市感动着,也感动着这个城市。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

坚持抗灾现场直播4小时

7月18号傍晚时分,暴雨袭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李志毅亲自指导,经济频道总监张新刚果断调度,中断正常节目,开播抗洪救灾特别直播节目《泉城,感动这个雨季》,并紧急调动24名记者顶着瓢泼大雨,奔赴济南市各街区抢险第一线采访。通过电话联线从济南市不同路段发回灾情现场报道。同时,主持人、导播与防汛抗旱指挥部、交警指挥中心、市政热线、120生命急救热线等紧密连线,及时报道路况、险情。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直播历时4个小时,接听听众热线电话一百多个,奔赴抗洪一线的经济频道记者发回全市人民抗洪救灾现场报道三十多篇,及时报道了全市人民抗洪救灾的一线信息,陪伴市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山东商报记者--

站在齐腰深的水里采访

7月18日下午,暴雨来临,山东商报紧急策划实施了一场新闻兵团作战。

从总编到普通记者编辑,都高速运转起来。下午6点,商报时政新闻中心16名记者全部投入"战斗",兵分六路,赶赴灾情和险情最突出的地段。7点15分,一路记者赶至山大路北段,由于地势坡度大,雨水汇集到这里已呈汹涌之势。商报记者一边采访,一边疏导堵在这里的市民,以避免被水冲走或者触电。随后,他们又赶到花园庄铁路桥,这个桥洞过去频受水害,这次更为严重,眼见几位市民涉险前行,没走几步就被水浪冲倒,记者左强和龚辉顾不得拍照,赶紧扶起水中的市民,转移到安全地带。8点,一路记者涉水赶到山水沟附近,这里的市民正经受着特大水患的严峻挑战。记者冯立明站在齐腰深的水里采访,并多次协助遇险市民脱困。8点半,一路记者赶到护城河畔,肆虐的河水已冲上堤岸,与路面的水汇成一片汪洋,记者在采访中曾几次遇险但都因得到好心市民的帮助而幸免于难。

时针已指向24点,出去采访的记者都没有返回,总编辑韩源泉、副总编辑庞道锋几次打电话询问,记者的手机都处于无人接听状态。时间一秒一秒的滑过,零时30分,终于返回了一拨记者。他们身上的衣服都已湿到胸部。直至凌晨一点多,最后一拨记者才安全返回,带来珍贵的照片和资料。

济南交通广播电台--

与交警指挥部门联动抗灾

7月18日下午5点多,随着特大暴雨的降临,济南交通广播立即启动特殊天气紧急预案,推出特别节目《风雨同行,我们始终陪你在路上》。

"103点1"的记者们,在第一时间冲进暴雨,冲到最危险的路段,把灾情发回直播间,迅速报道出去,为听众送去安全。记者段丽英在暴雨中徒步艰难前行5个多小时,发回了大量有关交通中断、暴雨成灾、"井篦子"丢失等警示性信息。主持人丹枫下班回家,看到险情,换了短装,冲出家门,在杆石桥趟着半米深的水,向导播发回路况信息。记者王东下班刚从幼儿园接了孩子,顾不得回家就带着孩子投入路况报道,直到深夜才赶回家。

济南电台曹进台长、许莉总编辑坐阵指挥。连线市气象台,发布雨情;连线市防汛指挥中心,报道桥涵积水;与交警指挥中心联动,通报开元隧道路面塌陷、黑北路五中桥断裂……一张巨大的信息网温暖着千万市民的心。

正是这些可靠而准确的信息,安定了被暴雨围困的市民,也为政府领导指挥抗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暴雨伊始,市公安局宣传处长党亚力手拿收音机,不断把"103.1"报道的最新灾情转达给领导,使他们指挥更加得力。北园路与历山路交叉口100多人受困,交通广播接到求助的电话后,与交警指挥部门联合行动,协力疏导。在交警前去救助的同时,导播不断把安全路况信息传播给受困市民,使100多人很快转危为安。(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