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张严平:用脚“丈量”理想
[ 2007-11-06 17:12 ]

张严平 新华社高级记者。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称号。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采访林强,冒着被传染的危险行走于“麻风村”阿布洛哈村悬挂在万仞绝壁之上的半米宽羊肠小道;采访陈德华,攀援在海拔4700米四川凉山的横断山脉曲尔山,那里的巉岩绝壁平均落差2000米,坡势陡峭达60度,大雪漫飞,飞鸟难上;采访王顺友,颠簸在极为危险的邮路,山路只容一人通过,一面危崖,一面深渊……

张严平,新华社高级记者,她在穷山恶水中跋涉,百步九折。在记者同行受难而退,在“文字记者全部撤退”的硬命令前,她经常再三恳求,坚持进行采访,所以她经常是唯一走到最后的文字记者和女记者。多年来她从没有享受过休假,经常晚上九点到十点才能吃饭,写稿到通宵是常有的事。所以她经常能够走入被访者的世界,她的笔墨常常能触及被访者最柔软的内心,她的文字总是道尽人世沧桑,《爱因信仰而璀璨》、《永远的向日葵》、《山沟沟里的共产党人》等通讯感动了无数人,《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更是感人至诚,荣获2006年第1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好的采访是好文章的一大半。”张严平深信这个道理,“用脚采访”,是她一直身体力行的理念。她说自己想一辈子都做记者。

“了解一件事不难,但要了解人的内心非常不易。写人物通讯,不了解这个人的内心,不能感知他的世界,就算知道他的故事,也都是流离的,没有生命力。当你置身于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之中,不用言语就能体会他的一生。”很多采访以后,被访者喜欢管她叫“张大姐”,把她视为知己,因为“她最懂得我心头”。

作为中央媒体记者,张严平有很多机会采访达官名流,然而她却独独偏爱那些普通却不平凡的“草根”人物。她坚信,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记者,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记者,“平凡人物更能深刻地反映真实的社会,不了解老百姓,你永远不懂中国的本质,他们是最有智慧、最有力量的人。”陆幼青、汪洋湖、张云泉、王顺友、白芳礼、林强,她描写了很多背负着重任的最坚韧的民族“脊梁”,从他们身上挖掘出人性的光辉,而这些也与她自己的理想产生共鸣。

“每走一次路,我就经历一次生死,感悟一种生命状态。不再年轻的时候,我才从采访他们的过程中,体会到我的成长,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我把他们当成我的鼓舞,他们的努力,也证明了我所追求的理想是存在的。对于他们,我真的很感恩。”话到最后,张严平的眼角泛出不易察觉的泪花。(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