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甘老:刘胡兰牺牲的新闻是如何发出的
[ 2007-11-06 17:13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由中国记协、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华新闻传媒网联合主办的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系列访谈,不久前专程组织采访了92岁的老新闻工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最早的两位博导之一——甘惜分老师(注:另一位是方汉奇老师)。访谈共8部分,这是访谈的第1部分。

甘惜分在接受中华新闻传媒网采访 邢发亮 摄

中华新闻传媒网(中国记协网):您作为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的负责人,曾把《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新闻稿编发给新华社总社,您当时选择这一新闻的出发点是什么?播发后的反映如何?

甘惜分:17岁小姑娘这么勇敢,她把自己的脑袋伸到铡刀里,她的勇敢震撼了我(我相信也能震撼其他的读者),她太了不起了,她的勇敢是促使我发出这条新闻的最重要原因。原稿长一点,烦琐一点,而我们新华社的稿子是主张短新闻的,要求文字力求简练。我就把这条新闻压缩至几百字,并发到了当时在延安的新华社总社。那是1947年,正在进行解放战争,报纸把这个稿报道出来了,全国的报社都转载了。

毛泽东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忘记了是什么时候题的。当时新华社就把题字播发了。我看到这个题字是解放后,看到是楷体,起初还以为不是毛主席的亲笔字,因为毛主席多写草书。后来,我求证了中央文献出版社的同志,知道真是毛主席写的。

我为什么重视这个稿件呢,因为她是一个英雄人物,这样一个小姑娘能够有这样大的舍身取义的勇气,真了不起。

甘惜分在陕北时期的照片

中华新闻传媒网(中国记协网):还记得当时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甘惜分:我现在记不得了,那个同志早已经牺牲了。

附:甘惜分小传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