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王”健康堪忧 近七成日工作超12小时
[ 2007-11-06 17:14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记者是活跃的“一群”,在大街小巷,在村镇社区,总能留下他们的脚印;记者是危险的“一群”,在灾害发生现场,在事故发生第一线,总能浮现他们的身影;记者是辛苦的“一群”,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在烈日烘烤的晌午,总能留下他们的疲惫身影……11月8日,又一个记者节即将到来,记者———这个世事变化的忠实记录者和传播者再次被社会所关注,记者的健康问题则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日前,记者对本市媒体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中山广播电视台的记者编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记者编辑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其中心理问题和职业病尤为突出。调查问卷总共为35份,收回有效问卷21份。其中包括13名记者(或兼职编辑),6名编辑,两位中层领导。

调查结果堪忧

此次问卷调查,根据记者行业的内部分工、入行的时间以及受调查者本人的性别、家庭状况进行了合理选配,采访对象比较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山市新闻工作者的整体健康状态。接受调查的21名记者中,有14名为男记者(编辑、中层领导),7名女记者(编辑)。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记者编辑超负荷工作,主要表现在每天工作时间长,每天的睡眠时间短。工作压力大,多数记者常常处于紧张状态之下,造成记者编辑们在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时常情绪低落,听到手机铃声就莫名紧张以及对家人或朋友莫名其妙的发脾气等。

调查中还发现,由于记者工作时间长,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还要随时进入工作状态,再加上过度疲劳,他们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接受调查的编辑们大多数要上晚班,昼夜颠倒,生物钟紊乱,更不会在上午或中午去参加体育锻炼。因此,问卷调查中大多数记者编辑表示,他们从来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即使参加也是无规律的偶尔为之。

胃病蚕食记者肠胃

胃病成了记者编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病症,饮食不规律是造成胃病的根本原因。报社一位新记者介绍说:“在大学里我从没有在晚上八九点钟才吃晚饭的,参加工作后,很晚吃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据调查,记者最不正常的吃饭时间是晚餐。上午和下午记者通常会外出采访,傍晚回到单位后,为了赶稿,常常将晚餐推后。直到胃病发作或者头晕症状出现时,大家才匆忙找些零食充饥。年轻的记者往往觉得自己身体没有大碍,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规律,职业病和部分富贵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不久前,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和中山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分别做了体检,虽然体检总体分析结果还未出来,但市中医院相关责任医生透露说,如今很多新闻工作者患有肩周炎、胃病以及“三高富贵病”,除与新闻工作者的劳动强度有关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饮食不规律。

部分记者编辑们反映,一星期里他们只有宝贵的一天或两天休息时间。只有在休息时间里,他们才能找到家的感觉,到市场或超市买些肉食蔬菜,正常地吃上三顿饭。“虽然可以在家呆一天,但这一天里我们也要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报社一编辑介绍说,他负责一些专版,就算回家休息也要策划下期的专版,让休息日的意义大打折扣。

扛“枪”扛成肩周炎

许多摄影、摄像记者戏称自己每天肩上扛着的摄像机为“枪”,那既是对自己“贴身武器”的形象比喻,也包含着他们的些许酸涩———这个“枪”让他们受苦了。据了解,摄影记者所用的专业照相机,加上各种镜头质量一般为几公斤重,而摄像记者所扛的摄像机就更不用说了,一般都在7.5公斤以上。

中山商报一摄影记者介绍说,他刚从业几个月就患上了肩周炎。由于摄影记者人手紧,每天背着装满镜头和相机的大背包,随着文字记者四处奔波,往往是刚结束上一茬采访,又立即奔赴下一个采访地。采访中,为了达到最好的画面效果,他手托相机到处寻找拍摄角度,往往一张照片要拍上大半个小时,手腕、肩部酸痛。他开玩笑说,为了缓解病痛也经常去按摩肩部,但按摩师一下手他就疼的不行。为了背相机,多数摄影记者也养成了身体前倾的习惯,被同行笑称未老先衰,“驼背老头”。

中山广播电视台一摄像记者也称,从2001年开始扛“枪”,尽管身体健壮,尽管他每周都会抽出时间练跆拳道锻炼身体,但两年之后,他还是得了肩周炎,一抬起手肘就格外疼,有时还会有灼热的感觉。“这在我们电视台是再平常不过的职业病,这么重的摄像机天天扛在肩上,不痛才怪。”

人身安全受威胁

如果说记者的身体健康应该受到关注,那么记者的人身安全呢?对于每一位做社会新闻的记者来说,暗访工作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那不仅是胆量勇气的考验,更是智力的挑战。本报的女记者,为了了解某些乡镇出租屋打着出租房的幌子,却行旅馆功能的真相,曾经三次乔装,夜访出租屋屋主,撰写出一篇《变相钟点房背后藏猫腻》的稿子,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久之后全市展开了对钟点房的清查。

而那次的探访也成为女记者们难忘的一次从业经历,其中的一位女记者回忆说:“第一次探访没有经验,问题太多引起了对方的怀疑,第二次和一位男同事去,两人壮胆却还是遭人尾随,第三次白天过去才彻底把事情弄了个清楚。”虽然做暗访人身安全时刻受到威胁,但女记者们却早已习以为常,“没有深入了解,就不知道真相”,这是她们经常说的一句话。

所见惨烈场面入梦来

除了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外,记者的心理健康也应该受到重视。在多起交通事故的现场,记者们都以最快的反应能力赶到现场,往往交警没到,记者已开始在现场采访。摄影记者对各种车祸现场已经习以为常,而一些新记者在惨烈的车祸场面前还是惊恐之情难以自已。

刚到报社不久的一名新记者介绍说,去年12月份他目睹了一场二十岁少女陨落高架桥,老父母在血泊边寻找肇事司机的一幕。妙龄少女血迹未干,老父母声嘶力竭地哭喊着自己女儿的名字,这凄凄惨惨的场景让每一位过路人都为之痛心。该记者做完现场采访,又深入了解少女所遇车祸的深层次原因———高架桥设置的种种不合理处,并为老父母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采访结束了,老父母对她深表感激,但记者每晚的睡梦中却多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画面———一个女子遭车撞后跌落高架桥,头坠地,鲜血四溅,惨烈的场景让她惊醒后久久不能入眠。这样的噩梦持续了一个多月才渐渐消失。

心理问题在记者中已不再是一个新问题。本报一记者介绍说,工作太忙了,每周至少要写10000多字的稿件,还负责好几个版面的编辑任务。压力太大,前一周的事情还没做完,又要开始策划下一周的选题。过度的疲劳让自己出现长期紧张的状态,甚至有了轻度忧郁的症状,夜不能昧,所以每晚真正进入睡眠状态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 (尹习梅 冷启迪)

新闻记者亚健康速览

●受调查者中,很多记者编辑睡眠时间只有5至6个小时,有的记者睡眠时间甚至不足5小时。

●几乎所有记者编辑都处在紧张和压力之下,有近四成的受调查记者长期处在紧张状态之中,近七成接受调查的记者编辑时常加班,工作时间在12小时左右,超过12小时的有3个。

●大多数记者编辑,犯有胃病、肩周炎等职业病。

●六成记者编辑从来不运动,在有运动的记者编辑里,有一半人员一周内运动时间不足1小时。

●九成记者编辑饮食不规律,饮食健康严重不足。

●曾遭遇威胁、恐吓甚至殴打,受调查者普遍反映压力太大,需要社会各方支持。

(来源:中山商报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