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白吃的午餐 记者该不该接受“盛情款待”
[ 2007-11-07 15:30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山西繁峙矿难记者受贿内幕,现在成为各家报纸争相转载的热门新闻。引起我思考的,是这几位记者接受地方官员“盛情款待”的细节。

报道说,爆炸发生前后不到两天,新华社山西分社的4名记者,已在接到死难矿工家属举报后赶到繁峙。但他们并未去矿难现场,而是先找上了繁峙县委、县政府,并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盛情款待。县上有人出主意认为“需要打点打点”,于是县长就从县财政上提出部分钱来安排,于是也就有了记者受贿的事实。

记者们在第一时间赶到了事故发生地,却没有在第一时间赶赴矿难现场,应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历来强调相信和依靠基层组织,强调宣传纪律。地方党委和政府对这起事故怎么看,往往对新闻报道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这几位记者在程序上无可挑剔。要命的是,他们马上就“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盛情款待”。

记者不是行政要员,不是地方官员的上级领导,采访不是到地方检查视察;记者也不是投资商、开发商,采访不是投资开发或者发放慈善基金之前的具体考察和感情联络;更何况,记者有记者的纪律和规定,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如果当真看不懂“盛情款待”背后的玄机,那就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首先,生活中大量的“盛情款待”可能是一笔交易的开始。古人比之“鸿门宴”,今天比之“糖衣炮弹”,虽说内涵各有侧重,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其次,与其说是“地方政府的盛情款待”,不如说是地方官员的“盛情款待”。虽然很多场合地方官员就是“地方政府”,但是,我以为表达还是应该尽可能准确为好。表现在这里,其实就是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花费“地方政府”的公款来举行“盛情款待”,而公款吃喝恰恰是最大的社会公害之一。仅此一点,任何一位真正有正义感的记者就应该难以下箸。

(来源:南方日报)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