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记者Perer Arnett:记者VS叛徒
[ 2007-11-07 16:52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世界著名战地记者Perer Arnett(彼得阿内特)2007年3月16日在汕头大学科学报告厅开设了题为“美国媒体战争报道45年谈得失”的讲座。汕大学子都想一睹战地记者的风彩,当晚科报厅全场满座,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很多同学直接坐在过道中。

在长江新闻学院院长陈婉莹教授的介绍和致辞之后,彼得阿内特在热烈的掌声中缓缓上台,开始向大家展示照片,讲述那段在战火纷飞下传奇的战地记者生涯。

阿内特的中国之行

阿内特第一张展示的照片,是邓小平与戈巴乔夫的合照,那是1989年戈巴乔夫访华时他拍下来的。今次已经是阿内特第四次到中国来了。之前三次他都是以记者的身份,到中国的大学讲授讲程还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尽管如此,他并不担心,他说,“我认为没有什么困难,因为我是在战争中、危险中能活过来的。”

阿内特几乎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战争和国际冲突的报道之中。他曾为美联社和CNN服务,采访报道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拥有相当丰富的战地报道经验,还曾独家采访过萨达姆"侯赛因和本"拉登。

阿内特表示,到之所以到中国来当教授,介绍战地记者的经验,除了是因为陈婉莹院长和前CBS副总裁彼得"赫福德(Peter Herford)的邀请外,更重要的是他认为中国已经日渐壮大,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中国战地记者成为了需求。“中国也会派记者到外国去,到战场上去,”他说,“我希望下一次的战地消息,采访报道的是中国记者。”

“你必须接受!”

阿内特已经72岁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战场上渡过。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得益于《美联社手册》的忠告和同僚的影响。战场是很危险的地方,有66个记者死于越南战场,仅他工作的美联社就有4死18伤。他说,“那是我的职业,要成为一个专业的记者,你应该相信你的工作;那些困难,你必须接受!”

“《美联社手册》告诉我,要学会游泳,要打扮得像个士兵,”他半开玩笑地说:“还要尽量靠近高级指挥军,这样你会更安全一点。”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

美联社的工作是他战地记者生涯的起步。刚刚成为战地记者的他被纽约时报记者戴维哈尔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等记者的勇敢深深感染。他们很乐观,很专业,可以为报道牺牲自己的生命。就在这样的信念下,阿内特一直坚持报道了越南战争13年,并在1966年获得了世界新闻业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

争议:记者vs叛徒

讲座一直在缓慢而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直到提问环节,06新闻学院研究生庞艳杰问及阿内特“是否认为自己真的错了才去道歉的呢?”,阿内特开始变得有点凝重。

2003年3月,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31日,阿内特接受伊拉克电视台的采访。他公开批评了美国的战争立场,因此被NBC解职,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最后阿内特不得不在美国访谈节目Day Day Talk 上对美国人民表示道歉。

阿内特认为,自己接受伊拉克电视台的采访就像接受日本、德国等电视台的采访一样,只是说一下自己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但却遭到所有人的置疑。“伊拉克人以为我为CIA服务,美国人以为我为伊拉克服务,”阿内特说,“其实我只是为CNN服务!”在那样的处境下,所有的美国人都认为他是美国的叛徒,他不得不站出来致歉以便自己可以顺利开展以后的工作。

阿内特在越战中记者的自由报道权已经引起过争议,对萨达姆、本拉丹进行采访也一样,他已经习惯了成为争议的人物,他只说了一句,“我知道历史会证明一切的。”

从今年起阿内特会出任汕大新闻学院访问教授,在汕头执教一个学期,并开展系列讲座和课程。讲座结束后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都踊跃报名。

(来源:新浪)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