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清明当兴“薄祭”之风
[ 2008-04-02 10:4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清明节祭祖扫墓,表达对逝者的缅怀纪念之情,是中华文明饮水思源、慎终追远观念的体现,这样的活动有利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培养。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地方的清明扫墓活动中,仍存在愚昧、落后的风俗习惯。

记者在广西北海市的一些殡葬用品店里看到,摆卖的各种祭祀品花样越来越多,“规格”越来越高,“阴间”仿佛成了人间的翻版:过去的普通纸钱变成了“百元大钞”、“美元”甚至“支票”,彩电、冰箱、电脑、汽车、别墅等现代用品一应俱全,甚至还有纸扎的保姆、保安和“小姐”等。祭祖用的“金猪”,个头也越来越大,虽然每头价格超过500元,却预订者众,供不应求。一些市民感叹,如今过一次清明要花费数百元到数千元。

那些制作精致的冥钞和假人假物,最后的结局是付之一炬;金碧辉煌的“金猪”,最后落入了活人口里。这种铺张,与其说是为了纪念先人,不如说是后人为了显摆阔气,至于给列祖列宗们供奉“小姐”,既是活人的荒唐,更是对逝者的侮辱。

在清明节用大肆铺张的祭祀表达对祖宗的崇敬和追思,不如对活着的长者尽敬老赡养之道,多一些关怀和体恤,厚养而薄祭,而不应厚祭而薄养。这种浪费钱财的厚祭现象,反映出有些人愚昧、迷信的观念尚未根除,盲目的攀比炫富心理,加剧了清明的厚祭之风。

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在清明扫墓活动中,越来越多人摒弃焚烧纸钱、摆豪华祭品的做法,以向先人敬献鲜花、植树的方式表达纪念之情,既节约金钱,又不污染环境,更无火灾之险,实在值得称道。鲜花一束,心香一瓣,移风易俗,这样的纪念方式,理应成为社会的新风尚,得到发扬光大。我们相信,随着这样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清明节将成为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佳节。

  

(新华网南宁4月1日电 记者梁思奇)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