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我们去看望先烈
[ 2008-04-05 11:23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4月4日,博联社创始人马晓霖和妻子、女儿一起,在北京密云白乙化烈士墓前鞠躬、默哀——此时,距他上一次祭扫烈士已经30年,女儿则是11年来第一次。

和他们站在一起的,是10余位自发前来的博联社网友:报人杨浪,长城爱好者老普、兰草、刘钢……

这次祭奠是国内第一家实名制博客博联社倡议的“清明节,我们启程”活动的一部分。

在四川,到成都出差的博友李力专程赶到宜宾翠屏山赵一曼烈士纪念馆敬献了鲜花;在太原,苗民培到牛驼寨烈士陵园祭扫;在上海,王伟强与莫霞向殷夫等十几位在同济大学学习、工作过的英烈献上鲜花和挽联;在石家庄,南庆华到城西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扫墓;在山东临沂,宋鹏在茶山214名无名烈士陵园纪念碑上燃了一支香烟,压上一支松树枝……

这次活动,源于3月初的一次聚会和因之而起的一个倡议。

聚会是因为周军到了北京。这位成都电视台记者,聚集了一批“汉子”,组建了“红色摩托车队”,翻越过红军翻越过的所有雪山,北到甘南,南到贵州,踏勘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

在这次聚会上,周军说起几年前他曾到过的一个雪山上,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背风岩石下,一圈围拢而坐的白骨。有资料可以证明,这是没能翻过雪山的红军,几十年后,他们的遗骨仍然披风沐雨;民间长城和战史专家、网名老普的张保田则提到,在河北遵化,29军战死军人的公墓几乎被人遗忘,而正是他们,使后人唱出了那首“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一时大家都很感慨。感慨之余,大家又都有共识,事情总要人做,那就从我们自己开始吧。”杨浪说。

3月17日,杨浪在自己的博客上以《清明,让我们启程》为题,倡议各地博联社网友去看望为国捐躯的先烈。

在这篇博客中,杨浪写道:“我们是‘博联社’!我们在全国各地有一万个博友!我们的足迹还有我们祭奠先烈的影像会串成一个巨大花圈,告诉世人,告慰先烈,说:这不是游戏、不是娱乐,而是一次高尚的精神旅程。是的,我们在网上串联,我们是精神上的同道,我们呼唤周围的人们:不要忘记过去,不能忘记先烈,我们要去看望他们,我们该去看望他们!我们是他们同宗同祖的儿孙,我们是他们血缘上的子嗣,是他们血迹下沃土生出的草和花……”

生于50年代的杨浪,对小时候祭扫先烈印象深刻。“那时候,有专门在扫墓的时候唱的歌。”兴之所至,杨浪甚至哼唱起来:“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现在呢?”杨浪反问。“你不知道你从哪来的,你只知道未来你要挣钱。这样一种导向和氛围,太可怕了。”

杨浪的这篇博客迅速被博联社置顶。一周后,博联社总裁马晓霖设置专题,以博联社名义,倡议网友在第一个法定节假日的清明节,去看望祭奠先烈。

“我们的生活日益富足,我们的精神却开始空虚。祭奠先烈,寻找先烈的足迹,对他们是一种安慰,对我们自己也是一次洗礼。”马晓霖说。

马晓霖介绍,倡议发出后,许多博友陆陆续续把自己家乡的纪念碑、墓地、烈士故居等发到网上,供其他网友祭扫参考;在陕西,山西,浙江等地,一些博友以自愿为基础,组织了小规模的祭奠。“更多的人是以博客的形式,将各种照片,去过的荒冢,展示出来。”

“形式是次要的,更多的是希望唤醒一种意识。”马晓霖说,“我们希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一次公开的呼吁和动员,唤醒大家记住历史,复苏记忆。每个知识分子应该对历史、对国家变化做一个见证。如果有能力了解这些的人都首先选择忘记的话,那下一代人还能留下什么?”

“说实话,我不认为会有很多人参与这个事情。”马晓霖坦承自己对参与人数并不很乐观。“毕竟难得有个时间,还要祭扫先人,带孩子玩一玩。而且可能会有人觉得不好意思,‘是不是老左?’。这是一个极端。我们过去,要么凡事讲政治,上纲上线;要么走过头了,把这些传统的东西丢掉了。其实这些跟政治没有关系,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

“跟现在的孩子讲王二小,刘胡兰,他们不知道,也不能理解——毕竟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事情。我们当然也不希望他们走上那样一条路。之所以要怀念过去、记住历史,我总希望孩子们在情操上、人格上是完美的,是向善的,而不是‘贪生怕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