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计划会晤哈马斯领袖 美国前总统卡特访以遭冷遇
[ 2008-04-15 08:02 ]

卡特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美国前总统卡特曾因促成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达成首个和平协议而享誉世界,但眼下却在对以色列的访问中遭到冷遇。据悉,卡特之所以遭以方怠慢,是因为他要在此次中东之行期间会晤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领导人。

*** 遭以高官冷遇

卡特于当地时间4月13日抵达以色列,之后不久与以色列总统佩雷斯举行闭门会议。但除了会晤这位并不掌握实权的名义国家元首以外,卡特将不会与该国任何重量级高官会面,包括总理奥尔默特、外交部长利夫尼和国防部长巴拉克。

以色列对此给出的官方解释是由于“日程冲突”。但就在近日,奥尔默特还能“抽空”与电视剧《越狱》的男主角温特沃思•米勒见面。显然,以色列这么做另有原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以色列高官承认,以色列之所以怠慢卡特,其真正的原因是卡特计划在本周晚些时候访问大马士革期间与哈马斯领导人哈立德•迈沙阿勒举行会晤。该高官解释说,出于对其美国前总统身份的尊重,以色列领导人并不打算公开批评卡特。

据悉,哈马斯一直拒绝正式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并扬言要将其摧毁。自从哈马斯去年6月控制加沙地带以来,以色列一直拒绝与其接触,而只与控制西岸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保持联系。

*** 拟见哈马斯领袖

在为期9天的中东之行期间,现年83岁的卡特有意与哈马斯领导人迈沙阿勒会面。“我尚未最终确定叙利亚之行的具体安排,但与哈马斯领导人的会晤是有可能的,”卡特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说。采访内容定于4月13日在美国广播公司的“本周”节目中播放。

“我没有感到不安。倘若以色列想要通过合理方式与巴勒斯坦实现和平,那么这一进程就必须包括哈马斯,对此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有异议,”卡特说,“我觉得,应该跟哈马斯谈谈,看看是否有办法鼓励他们进行合作。”

他指出,应该与可能在未来中东和平协议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所有人会晤,包括“叙利亚人、埃及人、约旦人、沙特阿拉伯人以及其他人”。

哈马斯高官穆罕默德•纳扎勒对卡特表示欢迎,并透露会晤有可能在18日举行。如果会晤真的举行,卡特将成为两年来与哈马斯公开接触的首位美国知名人士。

除了以色列和叙利亚,卡特此次还将访问约旦河西岸、埃及、沙特阿拉伯和约旦。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不在他的访问行程之中。

*** 面临众多压力

对于卡特的计划,虽然以色列方面只敢“腹诽”,美国政府却公开表示反对。“美国政府的立场是,哈马斯是一个恐怖组织,我们不与恐怖分子对话。这是一条重要原则,”布什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13日说,“美国国务院早已明确表示,现在跑去跟哈马斯会晤是没用的。”

“目前哈马斯实际上是和平的绊脚石。我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能与他们谈出什么成果,”赖斯11日在得知卡特计划会晤哈马斯高官的消息后说。据悉,已有美国政府高官给卡特打电话,要求他慎重考虑此事。

卡特所属的民主党内部也给他施压,敦促他取消会晤计划。四名民主党众议员联名致函卡特指出,这样做将会给这个支持暴力活动的组织带来合法身份。

(王建芬)

*** 相关链接: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卡特

詹姆斯•厄尔•卡特 (James Earl Carter) ,通常被称为吉米•卡特 (Jimmy Carter),于1977-1981年间担任美国总统。任职期间,在他的斡旋下,埃及和以色列达成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这是卡特总统任期内最突出的外交成绩。

1978年9月6日至17日,卡特把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关在”美国总统休养地戴维营举行关于中东问题的最高级会议。后来,卡特又抓紧时间飞往开罗和耶路撒冷,展开个人穿梭外交。在他的推动下,1978年9月17 日,埃及和以色列达成《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项文件,即《戴维营协议》。该协议结束了埃以两国的战争状态,规定以色列从埃及的西奈半岛撤军,两国建立外交关系。萨达特和贝京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卡特则因为没有及时被推荐而与当年的和平奖失之交臂。

后来在2002年,卡特凭着在促进国际和平上作出的杰出贡献,终于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鉴于这种过硬的和谈资历,他在中东和平方面很有发言权。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去年11月中东问题安纳波利斯会议召开之前,也曾向这位前总统取经。

不过,近年以来,卡特对以色列的批评越来越尖锐。2006年,他在《巴勒斯坦:要和平不要种族隔离》一书中说,以色列对待巴勒斯坦地区的方式就是“种族隔离制度”。

(王建芬整理)


 

相关新闻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