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合作是东亚共同体的基础力量
[ 2008-05-06 11:39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5月6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十年再次访日,而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胡主席此次访日,将向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传递一个明确信息,即和平发展是联结中日两国前途命运的重要纽带。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进入现代文明的国家,现在依然是亚洲第一大经济体。在此前的一个世纪时间内,日本致力于追求“脱亚入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作为东亚经济奇迹的头雁,与亚洲四小龙构建了“雁阵”发展形态,尽管遭遇金融危机的日本失去了上世纪最后的十年,但其在亚洲经济的重要地位却是难以撼动。21世纪之初至今,世界秩序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欧美等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的泥潭,而以中印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市场生机勃勃、高速崛起。

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需要共同携手应对未来命运的挑战,这取决于两国政治家的积极作为以及致力于促进民间交流并建立多层次的关系。在日本看来,日本没有成为世界战略性大国的条件和能力,而中国则可能终将成为“超级大国”,担忧经济主导权旁落以及日益强烈的威胁感,可能被一些日本政客所利用,这更需要双方有责任的政治家确立两国的战略互信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

日本则应去除长期具有的“脱亚入欧”的优越心态,日本的未来应冀望于回归亚洲,而只有决心立足于东亚才能促进双边或者多边的合作。其次,日本要摆脱“零和”心态,亚洲发展收获的是共赢而非此消彼长。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报告称,中国2007年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字,日本在去年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和美国。中国需求已经成为近年来日本摆脱衰退的主要力量,未来日本更需要中国的潜力巨大的市场。

一般而言,广义上的东亚一般包括狭义的东亚和东南亚在内,东亚是东亚人的东亚,美俄等外围国家不会主导东亚区域合作,中日作为东亚的两个核心大国,应该起到双火车头的作用。目前,区域内已经形成东盟10+3(中日韩)的对话机制,存在日-中-东盟三角关系,而只有中日更加紧密地经济合作,才可能形成东亚共同体。但是,提防中国的日本把10+3机制扩大到新、澳,甚至印度,只会把东亚共同体泡沫化。当前世界经济的权力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这是建立自主与繁荣的亚洲的历史机遇,而实现的基础就是东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全面合作。

东亚自决和繁荣的根本是中日两国的战略互信与合作,没有两国的和解共生,就没有东亚的奇迹。中日两国需要友好和共赢,需要共同面向未来的勇气以及振兴亚洲的使命感。政治家不应该为了政党利益或意识形态的分歧,而丧失东亚崛起的历史机遇,丧失两国来之不易的友好关系,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之福,中日交恶是两国人民之祸,也是亚洲之祸。(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