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友好应信念坚定不受干扰
[ 2008-05-06 11:39 ]

——专访福田首相好友、日本前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东京政界和外交圈,一个几乎尽人皆知的事实是:日本前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与现任首相福田康夫不但是幼年的伙伴,后来又一直保持密切的私人友谊,因此有人说,福田的“中国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他的好友谷野作太郎的影响。胡主席访日前夕,本报独家专访了谷野作太郎先生。

向福田提过三点建议

记者:您是福田康夫首相少年时代的同伴、多年的好友,又曾担任日本驻华大使,因此很多报道都把您称作“福田在中国问题上的智囊”,您在中日关系方面提过怎样的建议?您怎样看待中日关系?

谷野作太郎:日中关系终于脱离了所谓的“政冷经热”状态,回到了本来该有的状态,这让我感到高兴。关于日中关系,除了个别问题外,我向福田首相提出过三点建议:

第一,我认为,日本的首相与中国的领导人之间应该共同建立牢固的信赖关系,而且要以日中两国国民可以看得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能牢牢地把握住这一点,日中之间存在的个别问题,将自然而然地获得顺利解决。

第二,虽然如此,日中关系今后还是有可能出现曲折与风波的吧。在这种时刻,两国的政治领导人不能被容易发生变化的民众情绪与一些媒体的轻率报道所左右,而应该怀抱坚定的信念,为稳定、良好的双边关系,为亚洲乃至世界而努力。这一点,福田首相去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已用自己的语言作了表述。

第三,要从亚洲中的日中关系、世界中的日中关系的视野来看待两国关系。日本、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不能单纯从两国关系这样一个狭小的视野来看待日中关系,日中两国要为亚洲、为世界的和平、安定与繁荣,相互合作,发挥作用。今年秋天,日中韩三国将在“10+3”框架之外,举行第一次三国首脑会谈。在这次首脑会谈中,将会谈到环境、地区安全保障、朝鲜核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这是非常好的做法。

“阳光”活动起重要作用

记者:去年12月29日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刚落成的新场馆里,温家宝总理和福田首相进行了一次棒球练习。有报道称,是您促成了这场“棒球外交”,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吗?胡锦涛主席访日,您对福田首相会有类似的建议吗?

谷野作太郎:关于这场棒球,有许多传说,这是因为福田首相和我在儿时就是同一所学校的棒球伙伴吧。但是,对于福田首相和温家宝总理的“棒球外交”(投球练习),我没有出主意,是福田首相自身的决策。

两位领导人在北京进行投球练习这样的活动,非常好。去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日时,在京都与日本的大学生兴致勃勃地打了棒球,日本媒体广泛报道了那一场面。对日本国民而言,这是非常“阳光”的新事,广受欢迎。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访问外国时,首脑间的会谈或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固然重要,但是,与被访问国家的国民特别是青年人的交流、联欢,会留给他们更加特别的印象。这将对日中关系的“治愈”与“顺畅”发挥重要作用。

胡锦涛主席访日期间,据说有与日本乒乓球界最有名的福原爱选手进行友谊比赛的计划,福田首相是否会参加比赛,我不知道。胡锦涛主席的这次访日是21世纪开始以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日,我们期待着他有许多成功的活动。

“知华派”也是“日本派”

记者:对于日本外交界长期从事对华外交的人,有人称他们为“知华派”,您无疑是“知华派”中的元老了。听说有一段时间“知华派”在日本外交界不太受重视,现在的地位如何?据说日本外务省现在扩大了对华事务的部门?

谷野作太郎: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两点要说明:第一,在日本外务省,无论是“知华派”还是“知美派”,实际上都是“日本派”,是为日本的国家利益工作的。

第二,像中国外交部拥有许多熟练掌握日语、通晓日本事务的外交官一样,在日本外务省,研究中国问题,努力学习中文的外交官也不少。如果没有这样的外交官,外务省难以承担起国民的托付。但是,日本有一部分媒体攻击说,不能让这些人垄断日本的对华政策。其实,日本的对华外交,作为重要问题,与政府的其他部门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不仅要根据总理大臣与外务大臣的指示,还要听取执政党政治家的意见才能执行。

改革开放拓宽两国关系

记者:1973年秋天,作为一名年轻的外交官,您带着妻儿从莫斯科赶赴北京,参加日本驻华使馆的开馆工作。1998年,您作为日本派驻中国的大使,再度赴中国工作。听说即便在卸任后,您也经常来中国,继续关注中日关系。能谈谈这几个阶段中国给您留下的不同印象吗?

谷野作太郎:1973年到1975年,我第一次到北京工作。当时的中国还处在毛泽东时代的末期,中国对与外国和外国人的交往戒心很重,国家的口号是“自力更生”。从1978年末开始,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8年到2001年,我作为日本驻中国大使,再次来到中国工作。因而,我有在“自力更生”的中国和在“改革开放”的中国这样两种不同情况下生活的切身体会。

在中国方面,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启动,日中关系的领域变得很开阔。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逐年增长,在贸易方面,现在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日中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日中间出现的上述更为广阔的交流,成为日中政治关系的有力后盾。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我认为,以此为契机,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中国与各国的经济关系更加深入,各国对中国也更加关注。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为优秀的作用。

记者:在您所从事的对亚洲和对华工作中,给您留下最深刻的回忆是什么?最艰难的回忆又是什么?

谷野作太郎:我长期在日本外务省与总理官邸从事与亚洲有关的工作,与此有关的回忆难以穷尽。我在中国、韩国、印度等国工作时,由于工作关系访问了许多国家。外交官生活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回忆与宝贵财产,是我从世界各地友人那里得到的深情厚意,我和他们的友谊至今仍然继续着。

谈到最艰难的回忆,就是常被夹在日本与对方国家之间狭小的空间里,左右为难,这是外交官的宿命吧,我在中国工作时就常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当然要从日本的国家利益出发进行对应;但另一方面,又不能百分之百地坚持我方的主张,需要一定的妥协。这时,在日本国内往往就会有人批判说“让步过大”、“对华外交软弱”等等。我想,相对应的,中国外交官可能也会碰到类似情况吧。

人们期待着以胡主席访日为契机,双方能解决东海的共同开发问题。但愿在这个问题上,不要发生基于狭隘民族主义的相互攻讦。

青少年交流意义重大

记者:您怎么看民间交流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在推动中日关系方面的作用呢?

谷野作太郎:日中两国间各界、各层的交流正在发展,其中青少年的交流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青年担负着未来,他们相互正确地了解对方是很重要的。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为了正确了解对方,应该经常互访与交流,形成“相互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日中间的“相互信赖关系”。日本政府从去年开始,制定了预算,每年从中国邀请2000名以高中生为主的青年去日本访问。今年开始,中国每年邀请1000名日本青年访问中国。从中国来日本访问的青年说,他们看到的日本和日本人与他们原来在中国的想象不同,到中国访问的日本青年可能也会说同样的话吧。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两国青年交流的重大意义。

祝愿奥运与世博成功

记者:今年3月下旬,在东京举行了“全球的盛会、共同的机遇”———上海2010世博会研讨会,据悉您也参加了。能谈谈您对上海世博会的看法吗?应该如何运用上海世博会这个舞台,推动中日友好合作呢?

谷野作太郎:这次上海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日本也参展。日本如何搞好参展呢?应该拿出既让日本人感到自豪,又能吸引中国人的展品。首先应该是环保与节能领域的展品吧,这样的展品与这次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也很吻合。同时,我想,应该利用这样的机会把日本人多姿多彩的生活、自然而精致的美以及日本人热爱自然之心介绍给中国百姓。我知道,上海这个大都市的年轻人,对于日本年轻人的文化,例如音乐、漫画、村上春树的小说、服装等非常关心。衷心祝愿上海世博会成功。

在上海世博会前,还有北京奥运会的足球赛也将在上海举行。在这次奥运会上,中国会获得很多奖牌吧,对此应该给以祝贺。但是,对那些没有获得奖牌的选手,也应该报以热烈的掌声。不管对哪些选手都给以祝福,这才是真正的运动盛典。希望北京奥运会成为这样的盛典。(解放日报东京5月4日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