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界应当抓住“中国机遇”
[ 2008-05-06 11:39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972年,中日刚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时候, 两国贸易额不过10亿美元,日本在华也没有任何投资;2007年,日中贸易总额达到了2360亿美元,作为最大的对华投资国之一,日本迄今累计对华投资额达到了600亿美元……

可以说,在过去的35年里,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盛况空前,可是一切并非没有曲折,比如“中国经济威胁论

”,比如贸易摩擦问题等等,那么,日本经济界人士是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何看待中日经贸合作的前景呢?

“中国经济威胁论”不理智

2001年,“中国经济威胁论”在日本流行一时,来势甚为凶猛,也就是这个时候,津上俊哉写出了后来获得权威的“三得利学艺奖”的《中国崛起》一书。

“当时,‘中国经济威胁论’充斥着牢骚满腹或是怨天尤人的论调,怎么看也是缺乏理智,失去平衡的。就此我感觉非常遗憾,并很生气。如果任由这样的观点发展下去,日本无论在经济政策方面还是外交政策方面,肯定会走错路,这使我产生强烈的危机感。”现任东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长期在日本通产省、外务省任职的津上先生告诉记者。

《中国崛起》一书,其实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谈日本企业界应该如何正确面对中国的发展。

“我当时提出的看法很简单,就是以往的日中经济合作都是以日本为主的单向交流,但根据中国的现状,日本这样做实际是把自己能获取另一半好处的可能性丢掉了。因此,今后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中国人、中国企业在日本经济舞台上活跃起来。如今,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想做而不能做的很多种生意,现在已经能做了。日本经济能否抓住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机遇而提升,日本企业在中国能否进一步发展,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战略是否正确。”

“中国特需”带动日本复苏

“现在,虽然日本经济界还有不太信任或不太喜欢中国的人,但就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日本非常重要这一点而言,日本经济界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津上先生说。

事实也证明,陷入“通缩危机”的日本,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带动,从而开始走上复苏之路。“失去的十年”让日本陷入不景气和通货紧缩的泥泞中,虽然这期间整个日本经济进行了“重组”,但激活经济还需要“新需求”,而中国的发展让日本企业界找到了这样的机会———机械、钢铁、化工、电子配件等类产品对华出口的猛增,让日本很多行业效益得到大幅提高。日本国内因此出现了一个新词汇,叫“中国特需”。

“两个轮子”最好能一起转

对于胡主席的访问,津上也充满了期待。他表示中日政治关系与经贸关系“两个轮子一起转”最好。他衷心希望中国国家元首对日本的正式访问,能够对两国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他清楚地记得,在安倍前首相成功地访问中国的时候,似乎整个日本都松了一口气,感到放心了。“日中两国之间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少,经济界的愿望就是希望两国政府能够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保持与发展两国经济合作创造一个稳定的大环境。”

津上认为,虽然日中关系迄今还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高度,但如果借用经济学的“边际效应”概念,那么对日中关系的发展可以抱有乐观的期待,“因为日中关系目前的发展还不充分,所以以较小的投入(努力),就可以取得较大的效应,就是说,日中关系是潜力非常大的关系。而共赢是经济合作的本质,只要没有特大障碍,日中经济合作是能够持续发展的”。(解放日报 东京5月5日电记者 杨立群)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