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青团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震突然袭来,灾区受困人员急待营救。
13日上午,团中央紧急召开书记处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团员青年抗震救灾工作……
14日,贾正娇20岁生日的第二天,这个被压在倒塌楼房废墟中50多个小时的女孩,成功获救。中国
水电七局青年突击队与空军指战员并肩完成了这场“生命大营救”。
一基基杆塔轰然倒塌,一个个供电区域陷入黑暗……今年春节前后,一场罕见的冰冻雨雪天气侵袭我国南方地区,湖南怀化是受灾严重的地区之一。
怀化电业局团委号召团员青年紧急行动起来,“打一场拯救电网、保卫人民生活的攻坚战!”该局900名团员青年迅速成立52支青年突击队,哪里有险情就冲向哪里。2月2日起,团怀化市委又组织1万多名志愿者赴8个重灾县,帮助农民春耕备耕,并开展慰问演出、赠送房屋重建规划图、对灾民心理进行疏导等服务。
据统计,近年来,全国有数百万青年志愿者活跃在昆明世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际国内大型活动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又将有150多万名志愿者为大会提供服务。
“平常时期做好准备,关键时刻才能冲得出去。在每次重大‘战役’面前,团组织都展示出极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组织动员力,激发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投身祖国建设的豪情。”中央团校共青团工作研究所所长吴庆说。
让更多青年凝聚在团旗下
随着转型期经济社会的飞速变化发展,一些基层共青团组织面临组织不健全、活力不够、工作资源缺乏的突出问题,社会群体的流动分化,也对共青团动员组织青年的方式方法提出进一步创新和改进的新要求。
近日,一场名为“分享精彩、牵手静安”的大型青年交友活动在上海百乐门舞厅举行,200多名白领青年前来寻找“缘分”。“以前以为工作后有更多机会找对象,可工作后生活圈子反而小了。”在外企工作的魏小姐感叹。
随着“楼宇经济”的发展,上海静安区聚集了大量“高智商、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青年群体。“楼宇青年流动性大,喜欢接受新事物,对形式呆板的说教不感兴趣。”团静安区委书记诸旖说,“我们提出‘组织随青年建,服务跟青年走’的工作思路,以新颖的活动为切入点来吸引和凝聚楼宇青年。”目前,静安区已建立61家“楼宇”团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共青团工作的环境和对象在不断变化,团组织要把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青年凝聚起来,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勇于创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邓希泉博士说。
“目前,共青团在团结凝聚青年上遇到的新挑战主要来自民间社团和青年自组织。”吴庆认为。
通州热线、志愿者营地、车友会……网络青年自组织“八通网”成立3年多来,已拥有11万名注册网民,其中80%是青年,依托网络发起的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吸引了大批青年参与。对此,共青团北京通州区委书记张若冰说:“要尽快将青年自组织纳入团组织联系合作范围,使他们在促进青年成长和服务社会方面的正面作用得到鼓励和引导。”
一路过关斩将,在2005年浙江台州椒江区洪家街道团委班子直选中,戴正祥以高票当选为团委书记。通过直选,洪家街道团委找回许多“隐性团员”,一些在外打工的青年甚至坐飞机回来投票。2002年街道共有团员2522名,2005年换届时有团员4994名,明确了企业团员的团籍归属,解决了以前当地一些农村团组织“有组织、无团员”的现象。
在多样化的条件下凝聚青年
据统计,我国2.1亿网民中,35岁以下的网民占80%以上,大多数青少年网民把互联网作为主要信息来源。网络正成为引导青年的重要阵地。
4月13日,浙江永康大学生村官群聊天室里,关于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教育成为群友们热火朝天讨论的内容。
同一天,永康市汽车站候车室前,11个QQ群的网友通过网络平台,召集了包括公安、教师、医生、村官、外来建设者等各行各业的100多人,向路人发放十七大宣传材料。
网络不仅改变了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更影响着青年的思想认识。更加务实、更加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是当代青年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
如何在多种社会价值取向中唱响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发挥引导青年的积极作用,是各级团组织面对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全团的统一部署,各级团组织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宣讲活动,教育引导青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青年。
北京举行“我与祖国共奋进”首都青少年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情景报告会,成立了首都大学生十七大精神志愿宣讲团;团河南省委以100个“河南青年百村建设行动”联系村为重点,通过宣讲引导广大农村团员青年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上海团组织抓住中心城区特色,成立“新上海人俱乐部”,组织白领青年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
截至去年年底,以“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为主题的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活动超过3300场次,直接听众超过165万人。由团组织开展的各种青年喜闻乐见的宣讲活动,使主旋律在神州大地的年轻人中回响。
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
“虽然,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晒黑了脸庞,肆虐的寒风吹糙了皮肤,但是我更成熟了。我在这既艰苦又充满快乐的青海油田,真正确立了我的人生坐标。那就是,越是艰苦,越要奋斗,越要奉献!”这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秦文贵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组织的“强国之路,青春使命”论坛上的发言。该论坛是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二期学员班的重点环节之一。
2005年8月,全团启动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各级团组织围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线和“永远跟党走”的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使广大团员青年更加了解党、热爱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据不完全统计,教育活动期间,全国各县(市、区)级以上团委举办骨干培训班5380余期,举办讲座、研讨57000余次,培训团员5210万人次。
5年来,各级共青团组织坚持和完善抓实践、抓活动、抓社团、抓网络等有效做法,积极探索理论武装的新途径、新载体、新平台。依托各级各类团校、团属报纸杂志、理论刊物、网站等阵地,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广泛组织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宣讲团、研讨会、知识竞赛、参观走访等教育和实践活动。上海市团组织依托“东方讲坛”,举办青年理论宣讲专场近300场,全市比较活跃的青年理论学习组织达到3.6万个。黑龙江省团组织通过开展“课题制”、“百事剖析”、“百题突破”等活动,把大批青年吸引到理论学习活动中。2006年,全国青联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成立,搭建了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参加理论学习和研讨的新平台。
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是团中央去年启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210名大学生成为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的第二期学员。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及参观考察活动,是全年培养内容的第一阶段。
2007年起,“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首先在全国的团干部和大学生骨干中实施。截至去年年底,已培训各类高校学生骨干近10万名、各级团干部1.5万名。
青年在实践中与祖国共奋进
5年来,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动员引导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留下了当代青年与祖国共奋进的坚实足迹。
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帮助青年提高技能素质。三年来,连续举办三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累计培养青年高级工30多万名、青年技师6万多名、青年高级技师近2万名。2006年起,共青团组织启动实施多项服务进城务工青年就业创业的活动。开展“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强村实践活动”,以全国经济强村为依托,为十余万务工青年提供了学习培训机会。开展“联校助学活动”,整合民办学校、职业院校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短期实用的技能培训。
河南、湖北、山东、重庆、吉林等地团组织分别组织开展了“共青示范村”建设、青年文明号与“百镇千村”结对、“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万名人才培训工程、农村青年培训百千万工程、新型农村青年带头人成长计划等各具特色的项目。5年来,各级团组织共培训农村青年350万人,帮助138万农村青年实现转移就业。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引导青年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2003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迄今全国累计选派了10万名大学生志愿者赴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2年的支教、支医、支农等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加快老区建设等战略,先后组织5330名青年企业家开展西部行、东北行、中部行、老区行等活动,分赴新疆、辽宁等17个省份进行经贸考察,签订合同总金额达到422亿元。深化“博士服务团”活动,5年来共组织789名高层次青年人才赴西部地区挂职锻炼,引导他们在基层广阔天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从2002年起,先后有229名中国青年志愿者走出国门,赴老挝、缅甸、泰国、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塞舌尔、圭亚那、突尼斯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开展汉语教学、医疗卫生、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服务,用辛勤的汗水、无私的奉献、扎实的专业知识,架起了中外友谊的新桥梁,展示了中国青年的良好风貌。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柳晓森) 编辑:陈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