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柏林演讲20万人捧场 欧媒盛赞选民褒贬不一
[ 2008-07-26 07:00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7月24日在德国首都柏林发表演讲,吸引了20万当地民众到场参加。奥巴马在演讲中表示,自己如果当选将致力于修复美欧紧张的双边关系。欧洲媒体和民众对他的演说给予高度评价,美国选民则褒贬不一。

奥巴马原本计划在见证美苏冷战和德国统一的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发表演讲,但遭到德国总理默克尔婉拒。新的演讲地点选在了柏林的凯旋柱,距离勃兰登堡门1600米,是19世纪时普鲁士帝国为了纪念普法战争胜利而兴建。凯旋柱高69米,柱顶金色胜利女神雕像俯瞰柏林,蔚为壮观。

奥巴马在演讲中表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恐怖主义、核武器扩散、毒品交易和全球气候变暖,而面对这些挑战,国家之间必须进行沟通与合作。他强调合作“不是一项选择而是人类生存的必经之路”,必须建立“团结如一的世界”。奥巴马还以曾经标志着德国分裂的柏林墙最终被打破为例,指出国家、种族和信仰之间的壁垒也应该消除。美国和欧洲合作伙伴关系曾经因为布什政府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而受到严重影响。奥巴马说:“我们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让新的壁垒出现,并将我们彼此分开,我们无法承受分裂的代价,即使一个国家再强大也无法独自解决问题……那些在大西洋两岸之间已经存在的旧壁垒必须被打破;那些在大国和小国之间的壁垒必须被打破;那些横亘在不同种族和部落之间,本土居民和外来移民之间,基督教徒、穆斯林和犹太人之间的壁垒必须被打破……全世界都应该看看德国,柏林墙倒塌了,一个国家重新团结。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什么比建立团结如一的世界更有挑战性的了。”

奥巴马还承诺,如果自己当选,将认真对待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他还要求欧洲进一步帮助打击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帮助伊拉克的平民,并且在中东和平与核武器扩散问题上做出更多努力。

24日的演讲是奥巴马本次海外之行唯一一次公开演说,德国和美国电视台进行了全程报道。柏林警察局的媒体官员米歇尔透露,当天现场观众超过了20万。这样的“待遇”奥巴马在美国也没享受过。此前的记录是今年早些时候在俄勒冈州举行的竞选集会吸引了7.5万人参加。奥巴马的演讲博得了在场不少观众的共鸣。来自德国东部城市马德堡的48岁女招待贝尔难以掩饰自己激动的心情,她说:“我真想上去亲他,他说得简直太美了。”

奥巴马也获得了德国媒体的青睐。《南德日报》撰文称,外交原本是奥巴马的弱点,而这次不论出访中东或在柏林演说,他都表现出了强烈自信和从容,并成功地向美国人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他是下届美国总统的最佳人选,在国外有很强的号召力,能够提高美国在世界的声望。《明镜周刊》的评论则指出,奥巴马的演说有一种充满理想的特点,不仅表达出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也燃起民众对有能力改变世界的领袖的渴望。他就凭借这种感染力,不仅在美国成为万人迷,也俘获了欧洲人的心。德国媒体此前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近3/4的欧洲人希望奥巴马当选。

不过也有媒体批评,奥巴马的柏林演讲过于广泛,没有太多实际内容。奥巴马的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24日参观了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德国香肠餐馆,在被问到奥巴马在柏林举行的演讲时,麦凯恩回应说,自己也非常喜欢这样做,不过要在当选总统后。麦凯恩的发言人塔克?邦兹则指责奥巴马的讲话空洞无物,仿佛是在“预演胜选宣言”。塔克说:“当麦凯恩参议员奉献一生服务祖国、推进美国发展和保护国家安全时,奥巴马花一个下午来对这些事情夸夸其谈。”

奥巴马将于25日前往法国,26日访问英国。等待他的也将是铺天盖地的赞美,英国媒体已经开始热炒这位46岁的美国黑人政治家,甚至把他比作“年轻时的首相布莱尔”和美国传奇总统肯尼迪。有媒体甚至评论说,自从甲壳虫乐队时代之后,只有王妃戴安娜能和现在的奥巴马一样让这么多英国人为其欢呼激动。“奥巴马凭借极佳的口才和摇滚巨星般的魅力,让大西洋两岸的媒体都为之倾倒,和在柏林以及巴黎一样,他在英国也会受到发疯似的欢迎。”

不过和奥巴马在欧洲获得的明星待遇不同,美国选民对他的海外之行则显得冷静许多。虽然不少人称赞奥巴马表现出色,但还是很多人认为他这次政治动机明显的海外之行只是为了弥补自己在外交和国家安全领域方面的劣势。62岁的新罕布什尔选民菲尔·瓦德说:“我很清楚那些欧洲人不能投票选美国总统。”在迈阿密的眼科医生罗纳德·劳伦则认为,奥巴马的这次海外之行实属无奈之举,因为要扭转自己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劣势,他只有这么做。罗纳德说:“他沟通的能力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但我不认为这次出访就能让他成为更好的总统候选人。”(董玮)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