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工人们在天安门广场用鲜花装点“中国印”。当日,天安门广场迎接奥运会花卉景观制作工作继续紧张进行,将有100万盆精心培育的花卉在此进行摆放。新华社记者徐家军 摄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想,距实现只剩下一日之遥。8月7日,北京首都机场迎来最繁忙的时刻,来自50多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王室成员等国际贵宾抵京,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理普京。
奥运开幕之日,20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80余位外国政要、2万余名中外记者以及众多全球政商、社会、文艺等各界名流,将云集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都市。
“如果说,当年国际社会用手投票将奥运会主办权授予北京,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投下的信任票;那么,现在各国政要精英纷至沓来参加奥运会,也可视为国际社会再次‘用脚投票’肯定中国发展的方向。”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从街头盛开的鲜花到高悬的彩色旗帜,从数十万微笑的志愿者到努力学外语的出租车司机,从饭馆的禁烟标志到菜场的限塑令,从备好奥运版《圣经》的宗教场所再到胡同里的“奥运人家”,中国人为迎接远方来宾做足了准备。
胡鞍钢指出,在全球数十亿电视观众面前,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表现极其重要。他们努力改善自己和环境是要传递这样的信号:中国欢迎外国人,中国人是讲文明、守规则的。
在北京大街小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标语迎风招展。
上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接受25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这个口号表达了我们的真诚愿望,就是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在奥林匹克精神感召下,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谱写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新篇章,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资料图片:“开放的北京迎奥运”,这是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口号。1993年9月23日,北京仅以两票之差与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失之交臂。(新华社发)
“中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已真正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利益相关者。”胡鞍钢说。
胡鞍钢认为,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在经济上和世界全面接轨,而举办奥运会,让中国在更广泛更深入的层面上学到了“国际惯例”。
目前,2万余名中外记者每日自北京发出海量的报道,对其中的境外记者来说,他们只要征得被访者同意就可以报道,外国电视媒体还可以在中国的政治心脏天安门广场进行直播。
胡锦涛郑重表示,奥运会后中国对外媒开放的大门仍然会继续敞开。
1971年的“乒乓外交”为中美建交打开机会之窗,小球转动大球,体育成就一段国际外交史上的佳话;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将再次展现体育对推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惊人力量,而其影响则要更深广得多。
“体育实际上是全球化最早的领域,通过这样的全球化,我们与国际接轨更紧了,这对中国和世界来讲,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说。
7月21日,一外国记者正在北京奥运主新闻中心浏览境外报刊。目前,奥林匹克核心区域共建立了8个奥运会书报亭,该奥运报刊亭除了提供近40种国内报刊外,最大的特色在于销售包括世界主要新闻类和体育类报刊在内的约100种原版境外报刊。中新社发 王东明 摄
这位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见证者对新华社记者说,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就不可能举办奥运会。他透露,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就有举办亚运会的机会,但刚经历“文革”浩劫的中国百废待兴,连足够的体育设施都没有,只好放弃。
北京奥运会期间,全球观众将通过电视转播看到夜幕下令人惊艳的“鸟巢”和“水立方”,前来观赛的人们还可亲身体验华丽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新建的现代化地铁线和央视新大楼这样的现代建筑,它们无疑是中国持续30年经济快速增长的生动写照。
但是,在辉煌的经济成就背后,中国也面临严峻挑战。中共著名理论家李君如指出,最主要的挑战有三个:一个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的挑战,一个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一个是在这么幅员广大的国家里使经济和社会实现协调发展的挑战。
中国将北京奥运会视为寻找上述挑战解决方案的一个契机。
作为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举措之一,北京决定将首钢搬到河北唐山,由此每年可减少污染物排放1.8万吨,约占北京全部大气污染物的16%。目前,位于渤海之滨的新首钢已初具规模,它采用220项先进技术,对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充分利用,是一座基本实现“零排放”的绿色钢厂。
“北京奥运会提出的绿色、人文、科技三大理念,与中国领导人大力倡导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大战略是一致的,”胡鞍钢说,“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有足够的政治意愿和决心。”
在何振梁看来,北京奥运会还是重塑国民心态的标志性事件,其影响或许要再过几年才能真正显现。他指出,奥运梦圆将令中国人卸去百多年来形成的“不如外国人”的弱国心态,实现真正的精神自立,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心态面对世界。
8月8日之夜,奥运圣火将点亮国家主体育场“鸟巢”的主火炬台。但圣火在中国境外传递过程中,却受到“藏独”分子的严重阻挠,西方一些人也借机向中国施压,激起海内外华人的愤慨。这引起外界对所谓“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担心,并认为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不确定性之一。
对此,胡鞍钢认为,西方夸大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网上一些“愤青”的言论并不代表大多数中国人,“在中国,开放主义才是主流”。
他援引数据指出,中国每年有十几万人出国留学,同时接纳9万余名外国留学生;每年出境游和入境游均超过4000万人次,这都充分说明中国是一个开放主义的、全球主义的社会。
胡鞍钢说,关心中国走向的人绝不可忽略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下述内容:到2020年,中国要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一句话,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价值是一致的。”胡鞍钢说。
(来源:新华网 编辑:欧叶)